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哪里有石蛙养殖场
养殖场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洪水不淹、 旱天不干,僻静、温暖、潮湿、通风、凉爽的地方。
池边陆地 种植常绿树木遮阴,落叶可供娃隐蔽冬眠。
野生石蛙的栖息环境,概括起来有三大特点:一是“清”,即要有充足而清新的 无污染的水环境;二是“凉”,即气候凉爽,水温适中,冬暖 夏凉,即使在夏秋高温季节,水温一般不超过30度;三是“静”,就是要在环境幽静,远离工厂和人群密集的地方建场 (彩照12)。
养殖场地形最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养殖池东西长,南北宽,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使地温、水温上升较 快。
夏季可受东南风的影响,能使水面波动,增加水中的溶解 氧,这对石蛙尤其是蝌蚪的生长是很有利的。
石蛙养殖池可建立在室内或室外。
室内要求通风、凉爽、 光照充足,无阳光直射。
如果是室外建池,夏天可搭凉棚,下 面建蛙池,也可在养殖池周围种植些蔓藤作物、花草或树木,既能遮阴,又能招引昆虫供娃捕食。
另外,还可将养殖池建在 野外自然饵料丰富的地方,利用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如昆虫、 浮游动植物、水生生物等,可降低饲养成本。
15亩石蛙养殖场需要多少成本?
石蛙养殖池的建造要根据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繁殖特点 来设计建造。
蛙池有水泥池、三合土池均可使用,但高密度集约 化养殖以水泥池为好,以方便循环用水和饲养管理。
蛙池有长方形和圆形等几种。
池内设置水、陆地、洞穴、水草和活动场等, 为蛙创造一个模仿自然条件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防止暴雨期间高 山洪水袭击蛙池'各类蛙池应建立在洪水线以上,同时在池边与坡脚之间开挖一条泄洪沟,以便及时排泄自高而下的地表径流。
2008年夏季一次山洪暴发,一夜之间将新建的浙江省宁海县崚 蛟石蛙场的蛙池冲毁,石蛙全部冲散,损失惨重。
另外,建造蛙池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蛙池要排列整齐,排灌方便,在每排 蛙池之间需留有一定的通道,以利于操作管理。
根据石蛙的生产要求,一般建造两类蛙池,即繁殖用池和养殖用池两大类。
繁殖用池包括种蛙池、产卵艘化池、蝌蚪池 等。
养殖用地可分为幼蛙池、成蛙池和观察池(隔离池)等。
请问养殖石蛙的朋友,石蛙的养殖成本高不高,利润怎么样?
石蛙养殖的利润是比较高的,真正成熟的石蛙养殖技术其转让价格也应该是很高的,我个人认为10万、20万的技术转让费都属合理,因为稍有点规模的养殖户1-2年就可赚回。
由于石蛙养殖经济价值体现在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所以市场上石蛙的价格比较贵,据最新市场统计石蛙价格保持在100左右/斤。
石蛙栖息的洞穴一般为自然石洞或土洞,于繁殖季节时居石洞者较多。
洞穴多在溪流岸边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
这些洞口一般不大,较光滑,进出洞时不易擦伤体表。
洞深一般为20~25厘米。
洞底略低于洞口。
石蛙养殖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
养殖石蛙市场广阔,前景美好吗?
石蛙养殖具有规模化的生产特点,可以大量生产商品蛙。
目前,国际、国内消费市场对蛙类产品需求量很大,发展前景 良好。
我国于1993年起成功开发出无菌蛙类生物制剂、保健饮料、化妆品、皮革制件、蛙肉系列产品及利用蛙的副产品制 药等,近年加工出口的蛙肉主要是冷冻产品,这些富有特色的 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石蛙养殖业虽然起步只有20多年时间,但已成为农 业经济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发展势态非常强劲。
因此,积极 开拓石蛙养殖业,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新举措,是开发绿色保健食品的重要项目,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农村 经济的一条新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 时,发展石蛙养殖还具有广阔的吸引国际市场的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相信,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石蛙作为一种珍贵 的绿色食品而跻身国际市场,前景将无限美好。
养殖石蛙的条件
石蛙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1.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 蝌蚪池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
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
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繁殖要点石蛙是国家保护动物,又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工养殖石蛙既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人工繁殖是成功养殖石蛙的关键。
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种蛙池与孵化池的准备种蛙池、孵化池应建在阴暗、安静、水质良好的地方,面积以 2-3平方米为宜。
池内应彻底消毒洗净后放入清洁水,水深保持在20厘米左右,最好放些石块和新鲜水草。
(2)配种和产卵石蛙通常在4月、气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卵,种蛙雌雄比例为1:1,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
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母蛙在清晨4-7时产卵。
卵块通常勃附在水草、石块、池壁上。
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以免损伤破碎,降低孵化率。
(3)人工孵化每日早晨观察、检查种蛙池,如果有蛙卵,可在上午8时后轻轻捞出,放在孵化池中的孵化盘上。
在孵化过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动,确保干净,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pH值为6-8,一池一窝(500—1000粒卵)。
一般在产卵半小时后受精卵胚珠黑点变大,7天胚胎呈条状,9天蝌蚪基本形成,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达85%以上。
(4)蝌蚪饲养蝌蚪生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期(1-10日龄) 蝌蚪破膜后头3天靠卵粒中能量逐渐长大,开始觅食后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为主要饵料。
②生长前期(10—20日龄)小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大,但消化功能较弱,应投入高蛋白流汁饵料,如蛋黄、豆浆等。
每日定时投饵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投喂1只蛋黄,以后逐渐增加。
③生长中期(20—55日龄)随着蝌蚪消化功能的不断增强,为促进消化器官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学特性,20日龄后,要逐渐减少或停止高蛋白流汁饲料量,逐步改投煮熟的植物性、藻类性饲料,如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和鲜嫩水草等,并应每天清除池内饲料残渣,确保池水不受污染。
④生长后期(55—75日龄)也叫变态期。
蝌蚪55日龄后进入变态期,分别长出后肢、前肢、缩尾。
这个时期在管理上要特别细心、周到,必须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以造就适应于蝌蚪变态所需的生态环境。
(5)幼蛙饲养刚变态的幼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应投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动性饲料。
每天傍晚投料,投量视采食情况而 定,随着幼蛙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投饲量,做到略有剩余。
投食台每天早上要清洗干净,经常消毒,以免剩余食物变质污染池水。
在以后的时间里,要视幼蛙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
蛙池上口加纱盖,防止逃逸和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