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生态土鸡养殖基地
养殖场的地址必须选择在通公路、通电、通水、远离村寨城镇、背风向阳、林荫稀疏的地方(树木过于茂密不足光照,不利于鸡冠着色),山地建场要选择坡度相对平缓的坡地.也可以选择在果园内建场,但由于土鸡好飞翔,采食能力强,可能会因为土鸡的采食而导致果园减产,放养时可避开果品成熟期,以将果品损失降到最低.土鸡的活动半径在200米左右(在投料的情况下),每1000只鸡至少需要不低于一亩的放养林地. 圈舍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按每2——5亩的放养面积为标准,建立一个700平方米/1000只或者1200平方米/2000只的圈舍.檐角高度在一米六、七左右,材料:砖木均可.门窗对开,保持通风透光,防止野兽猛禽进入和人为偷盗.既要在夏天能通风排热,又能在冬季保温防寒.房顶以盖瓦为首选,南方林区也可以用木皮.还可以在圈内用竹木铺架横杆,利用土鸡上架的习惯引鸡上架,既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又能让鸡上架后减少打斗和踩压而损坏羽毛(由于土鸡上市时极讲究外观标准).圈内和门口的地面,要进行硬化,以便清理和消毒,圈外周围建有排雨水、排污沟渠.除了在鸡圈内放有饮水和饲料之外(晴天的白天圈内不必放料,促使土鸡外出觅食),还要在放养区域内放置若干处的饮水和饲料(饲料上方要有避雨设施),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可利用竹子做成笕,做成简易的自流水饮水器,接引山泉和溪水喂鸡,同时还将要在进入养殖区的地方建有踩水消毒池,避免疾病的传入.鸡圈采用轮养的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消毒间隔时间,防止疾病传播,二则让放养区域内的植被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达到生态养殖的效果,也可以在轮休期间撒播草种以加快林间植被的恢复,同时也为下一批土鸡的进场提供尽可能多的青绿饲料.养殖场的地址必须选择在通公路、通电、通水、远离村寨城镇、背风向阳、林荫稀疏的地方(树木过于茂密不足光照,不利于鸡冠着色),山地建场要选择坡度相对平缓的坡地.也可以选择在果园内建场,但由于土鸡好飞翔,采食能力强,可能会因为土鸡的采食而导致果园减产,放养时可避开果品成熟期,以将果品损失降到最低.土鸡的活动半径在200米左右(在投料的情况下),每1000只鸡至少需要不低于一亩的放养林地. 圈舍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按每2——5亩的放养面积为标准,建立一个70平方米/1000只或者120平方米/2000只的圈舍.檐角高度在一米六、七左右,材料:砖木均可.门窗对开,保持通风透光,防止野兽猛禽进入和人为偷盗.既要在夏天能通风排热,又能在冬季保温防寒.房顶以盖瓦为首选,南方林区也可以用木皮.还可以在圈内用竹木铺架横杆,利用土鸡上架的习惯引鸡上架,既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又能让鸡上架后减少打斗和踩压而损坏羽毛(由于土鸡上市时极讲究外观标准).圈内和门口的地面,要进行硬化,以便清理和消毒,圈外周围建有排雨水、排污沟渠.除了在鸡圈内放有饮水和饲料之外(晴天的白天圈内不必放料,促使土鸡外出觅食),还要在放养区域内放置若干处的饮水和饲料(饲料上方要有避雨设施),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可利用竹子做成笕,做成简易的自流水饮水器,接引山泉和溪水喂鸡,同时还将要在进入养殖区的地方建有踩水消毒池,避免疾病的传入.鸡圈采用轮养的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消毒间隔时间,防止疾病传播,二则让放养区域内的植被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达到生态养殖的效果,也可以在轮休期间撒播草种以加快林间植被的恢复,同时也为下一批土鸡的进场提供尽可能多的青绿饲料.剑河县天羽农业专业合作社土鸡养殖场(有兴趣可通过QQ:1056950930进行交流)
生态土鸡的前景怎样
生态土鸡由于安全、生态、味道好,不仅价格高,市场更是供不应求。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餐饮业的发展,生态土鸡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加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鸡的养殖越来越少,生态土鸡更是供不应求。
饲养一定掌握如下知识:一、场地处理1、场地选择。
一般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远离村庄、交通便捷、树冠较小、果树稀疏的地方。
2、场地消毒。
新建场地,育雏舍可用5—10%石灰水、1:600倍百毒杀、1:1200消毒威、2%烧碱等四种方法进行场地喷雾消毒。
用老场地养殖,地面要清扫冲洗,在采用上述消毒方法的基础上,再用高锰酸钾14克/立方米,加甲醛28毫升/立方米,密闭熏蒸消毒1—2天,将饮水器、料桶等用具一齐放入消毒后,开启通风1—2天。
二、鸡舍搭建栏舍搭建一般较为简易。
在条件较差的地方,可利用毛竹、杂木等搭成屋檐高2米的简易屋架,顶部及四周(除出入的门外)可用石棉瓦或稻草遮盖,面积按10只/平方米计算即可。
育雏舍可设在栏舍内的一旁。
可用尼龙薄膜搭成高1-1.2米拱型棚,面积确定按35只/平方米计算,内安装数盏保温灯即可。
三、饲养管理1、鸡苗选择。
养鸡成功与否,鸡苗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选择品种较纯、体质健壮的鸡苗。
目前,广西麻鸡等中型鸡,具有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动量大、肉质上乘等特点,比较适合我区的野外养殖。
2、温度要求。
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的关键。
进雏鸡前,提早半天就应调节好雏舍的温度,一般育雏舍的温度控制标准是:0—1周龄,32—33℃,以后每周降1—2℃,直到可脱温。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观察温度是否适宜有二个办法:一是看温度表,二是看鸡群的分布状况:当鸡群扎堆、紧靠热源、不断鸣叫,表明室内温度偏低;当鸡群远离热源、分布四周、不断张口呼吸,表明室内温度偏高;当鸡群分布均匀、活动自如、比较安静,表明室内温度较为适宜。
当室内温度偏高或偏低时,都应及时进行调整。
3、尽早开水: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当雏鸡运到后,尽快将它送进育雏室(冬季尤其必要)让其自由饮水。
对经长途运输或天热时的雏鸡,饮水中加0.9%葡萄糖生理盐水;近距离运输的在饮水中加0.01—0.02%高锰酸钾。
开水应尽早,要让80%以上的雏鸡同时饮到第一口水;对反应迟钝、蹲着不动或体弱的应人工调教,或拍手声刺激促进饮水。
雏舍应当全天候供水,确保雏鸡及时饮用。
4、适时开料。
给雏鸡第一次投料称为开料。
开料时间应适当推迟,最适宜时间应在鸡出壳后24—36小时。
也可根据雏鸡健康状况和外界气温情况来定,一般有85%的雏鸡具有食欲时为好。
开料太早,容易引起雏鸡卵黄吸收不良而成为僵鸡,导致育雏率降低及均匀度差的弊端。
开料时最好选择颗粒度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饲料。
饲料应撒在尼龙布或竹团箕上使雏鸡容易吃到。
投料应尽量做到少投勤添,以刺激雏鸡食欲,同时减少饲料浪费。
5、饲养密度。
一般一周龄内掌握在30只/平方米,以后每周降5只左右/平方米,直到脱温后可进行野外放养。
6、搞好免疫。
放养饲养期较长,疫病威胁性大,免疫极端重要。
其免疫主要做好以下环节:6.1选择优质疫苗。
在选购疫苗时,务必检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发现破瓶、潮解、失效或有杂质者杜绝使用。
一般到兽医部门指定的店家购买为好。
6.2疫苗应应足量使用。
前期若采用饮水免疫的,用量应加倍,即养1000只鸡,使用2000羽份疫苗进行免疫;如采取点滴免疫则用1—1.5倍量。
后期免疫一般用1.5—2倍量为宜。
6.3合理的免疫程序。
4—5日龄用H120疫苗,8—10日龄用Ⅱ系或L系疫苗,13—15日用龄用法氏囊疫苗和禽流感疫苗,25—26日龄用法氏囊疫苗,28—30日龄用I系疫苗和禽流感疫苗,32—34日龄用H52疫苗。
饲养期超过100天的,建议在60—65日龄注射一次I系疫苗。
6.4采取正确的免疫方法。
前期由于鸡个体小、活动量不大,容易被抓,应提倡逐只滴鼻、点眼或滴口免疫。
后期可采取注射法,这样能确保雏鸡只只免疫到位,免疫效果确实,防止饮水免疫带来饮多饮少,甚至饮不到的弊端,造成免疫死角。
对禽流感疫苗应皮下或肌肉注射,实行一只鸡一只棉球一枚针头的正确的免疫方法。
7、育出雏阶段主要疾病的防治7.1、白痢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7日龄内,特征是雏鸡肛门粘有白色粪便,用恩诺沙星、佛哌酸、敌菌净、土霉素等药拌料进行防治。
7.2、霉菌病。
好发于半月龄内,以呼吸困难、肌体脱水、消瘦、脚趾干瘪,剖检时可见肺、气囊含有霉菌结节为特征。
防治上应杜绝霉变饲料、降低舍内湿度、经常更换垫料,可用制霉菌素饮水或拌料治疗。
7.3、球虫病。
特征为食欲减少、饮水增加、场地可见血便、少数鸡肛门周围粘有血便。
剖检盲肠、小肠增粗,内含血色稀物,肠粘膜可见出血点。
用青霉素饮水治疗,或磺胺类及球虫药拌料治疗,配合降低舍内湿度及饲养密度,收效尚佳。
8、后期饲养管理要点苗鸡经过1个月饲养进入饲养后期,其管理要点是:8.1放养。
夏季30日龄,春、秋季40日龄开始放牧,鸡群规模以每群500—1000只为宜。
8.2补饲。
...
养殖生态土鸡前景怎样
(一)选好饲养场址 场址的选择是饲养生态鸡的关键,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面积、地势、土壤、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等。
一是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养鸡场地不宜选择在人烟稠密居民住宅区、工厂集中地、交通来往频繁地或畜禽贸易场所附近,宜选择在较偏远而车辆又能达到的地方 ; 二是场地如在平原地带要选地势高燥、稍向南或东南倾斜的地方,如在山地丘陵地区则宜选择南坡倾斜度在 20 度角以下;三是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曝晒中暑或淋雨感冒,场地内宜有翠竹、绿树遮荫及草地,以利于鸡只活动 ; 四是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水源最好为自来水,如无自来水,则要选在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于打井的地方,而且水质要符合卫生要求。
(二)精选良种土鸡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土鸡的基础。
应选养皮薄骨细、 肌肉丰满、 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著名地方品种,可以是三黄鸡,也可以是麻花青脚鸡,如宫廷黄鸡、河南固始鸡、广西三黄鸡及浙江仙居鸡等各地优良名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及市场消费需求,选育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肉鸡品种。
一般选择肉用型、兼用型和蛋用型鸡种的公雏,土鸡品种也可作为生态肉鸡品种,兼用型鸡种最好。
(三)选好育雏时间 生态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最好在 3-5 月育雏。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 育雏成活率高。
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非常有利。
春雏性成熟早,产蛋持续时间长,尤其早春孵化的雏鸡更好,所以多选择在春季育雏。
(四)保障育雏的环境温度与湿度 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
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 : 1 ~ 2 日龄时是 34 ~ 35℃ ;3 ~ 7 日 龄 是 32 ~ 34 ℃ ;第2 周 为 28 ~ 30 ℃ ;第 3 周 为26 ~ 28℃。
育雏温度在冬春季每 周 下 降 2 ℃, 夏 秋 季 每 周 下降 3℃,降至 21℃为止。
雏鸡对湿 度 的 要 求, 第 1 周 相 对 湿 度在 70% ~ 75%, 第 2 周 下 降 到60%,从第 3 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 ~ 60%。
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 ;湿度过小,空气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
(五)抓好围养训练 雏鸡在舍内饲养 3 周后,体重达到 130 克以上,改为院内散养,训练它听声音采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这种声音就回来吃食。
在院内分区种植牧草或用饲草训练雏鸡自由采食, 经过 3 周以上训练,雏鸡增强了捕食的能力和预防天敌的本领,这给放养创造了条件。
(六)做好放养安全 经过围养,雏鸡体重一般达到 0.3 千克以上后,具备了放养的条件,这时可以把它散放到林子里、水库边、草甸里,雏鸡在广阔的田野里扑捉昆虫,吃草籽、嫩草,自由活动。
这一时期长达 15 周,在补料上可由院养日喂 5 次,逐渐减少到 2 次就可以了。
在日喂 2 次时早晨放出时少喂点,晚上回来时多喂。
在放养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安全防范,预防天敌的危害。
天敌主要有鹰、黄鼠狼、山猫,它们利用天然树林做屏障, 随时可能捕捉鸡只。
因此,在放养时期抓好安全工作,提高鸡的成活率非常关键。
预防天敌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训练好家犬驱逐附近的鼠类和鼬类,用尼龙网把放牧场围罩好,此法切实可行。
(七)饲喂特定饲料 从生态鸡的养殖特点上看,饲料、饲草分 2 部分。
一部分是人工饲料,饲喂生态鸡的饲料必须是有机饲料,在种植生态鸡饲料及饲料原料时,必须按有机食品要求耕作。
人工补饲的动物性饲料,也必须按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执行。
在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各种化学药品,以保证生态鸡的品质。
另一部分是天然饲料,天然饲料的质量取决于自然环境,主要有天然饲草、成熟的籽实和各种天然昆虫等。
只有生态鸡的天然饲料充足、营养全面,才能够生产出高营养和滋补性强的优质产品。
(八)做到适时销售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
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 肉质不佳, 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 ;饲养期过长, 肌纤维过老, 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
根据土鸡的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确定小型肉公鸡 100 天上市,母鸡 120天上市 ; 中型肉公鸡 110 天上市,母鸡 130 天上市。
此时上市鸡的体重和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
(九)严防三类疫病 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生态土鸡的重要保证。
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
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
当前,影响土鸡健康的主要有 3种细菌性病、3 种病毒性病和 3种寄生虫病。
针对土鸡的这些易发病并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相应做好防制工作,可有效提高土鸡的成活率。
请问现在是做养殖生态土鸡前景如何?
一两万就够了。
鸡苗成本大约在四千元左右,然后承包土地的租金,建房舍等大概在5000左右(当然如果要投资好的就不够了,只能简易的)。
然后饲料按照纯土鸡养殖时间是较长的,大概要在四个月到半年的(看你养的鸡种的区别),平均按0.15元每天计算大概需要30000元左右,因为你生活还是要钱的。
再有就是疫苗啊,有时候生病了要买点药啊啥的。
这样算要四万了。
如果纯养土鸡用点谷子啊,小麦啊可能要低点。
...
养殖3000只的散养土鸡需投入多少
养一只土公鸡按体重3.5斤算,大约需要成本20元,3000的规模其投入大约为6万元;若当地喜欢吃母鸡,养3000只母鸡,总投入在4万元左右。
养殖土鸡要有比较宽阔的空地,养3000只大约需要5-10亩面积的空地。
养殖土鸡最好配套种植一定面积的牧草,种植牧草最好是多种配合,比如采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与甜高粱、墨西哥玉米进行配合种植,用其与五谷杂粮搭配喂鸡以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土鸡品质。
第一章 饲养场地及鸡舍 第一节 场地选择: 专业化养鸡,养殖场地应离开公路与河流400米以上,远离人口集居区(村镇、工厂、学校、居民及其它畜禽场等) ,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有充足的无污染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养殖场地与外介应有明显的分界线,利于封闭饲养。
宜选生态条件较好的果园、竹园、茶园、树林或人工草地作为放牧场地,保障鸡群充分觅食、活动方便。
第二节 鸡舍建设: 根据经济状况与需要,既可建永久性鸡舍,也可建简易鸡舍。
目前广大养殖户可以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建平养或层养鸡舍,科学饲养管理,以小投资,获大效益。
养殖场地谢绝参观,养殖用具不准带出饲养区,注意场地卫生,定期(10-15天)或不定期消毒场地;水、料槽(桶)夏、秋季节三天,冬、春季节五天彻底清洗消毒一次。
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饲养区,生产人员入生产区时,要在消毒室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帽、鞋,洗手消毒后经消毒池方可入生产区,以保障鸡群健康。
第二章 孵化育雏 第一节 人工孵化: 将经过选择、消毒的种蛋,投入已消毒备用的孵化器(或火炕)内,恒温度37-39℃、相对湿度65%,孵化第五天第一次照蛋,检出无精、死精蛋。
第11-15天,再照一次蛋,检出死胎及第一次检漏的无精蛋。
19天落盘,转入出雏机里,温度36.5-38.6℃,相对湿度70%,21天小鸡破壳而出,羽毛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淘汰残弱雏,正常雏鸡转入育雏室。
第二节 育 雏 育雏为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不仅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以后成年鸡的产蛋、产肉性能。
人工育雏按雏鸡所占用的面积和空间,大致可分为平面育雏和立体育雏两大类。
因此,养鸡要搞好育雏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育雏季节: 以春雏(3-5月)最好。
春季气温适中,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便于雏鸡活动,鸡的体质好,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春雏开产早,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时间长,产蛋多、蛋大,种用价值高。
夏雏(6-8月)。
夏季育雏保温容易,光照时间长,但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雏鸡易患病,成活率低。
如饲养管理条件差,鸡生长发育受阻,体质差,当年不开产,产蛋持续期短,产蛋少。
秋雏(9-11月)。
外界条件较夏季好转,发 育顺利,性成熟早,开产早,但成年体重和蛋重减少,产蛋时间短。
冬雏(12月至翌年2月)。
保温时间长,活动多在室内,缺乏充足的阳光和运动,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疾病较少,育雏率较高,由于育成时间长,饲养成本较高。
2、育雏舍: 准备好育雏舍,育雏舍要清洁卫生,消过毒,为进雏做好准备。
同时准备好饲料、垫料(地面平养用,一般用糠麸、松毛、碎草)及药品、器具等。
3、育雏 (1)饮水、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水温在15—20℃,在雏鸡的初次饮水中,按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维生素G1克,然后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兑成淡红色即可)供雏鸡自由饮水一次。
对长途运输雏鸡用5%葡萄糖及青霉素饮水,或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饲喂。
适时开食,雏鸡群有1/3左右有觅食表现时,即可开食。
为了提高雏鸡消化率,1周后可在日粮中拌入少量的细砂(不超过1%),或用食盘另盛,任其自由采食。
出壳后3-5天可在饮水中每次加入庆大霉素、青霉素各1000单位抗菌药物。
(2)合适温度光照密度 温度:一般育雏期间要求温度较高,为26-33℃,人雏后第一星期从33℃降到31℃,以后每个星期降温3℃,依次降温至室外常温即为脱温时间,一般夏季育雏脱温时间短,冬季长一些。
育成鸡及成年鸡保暖温度相对较低,为15—20℃。
湿度:一般相对湿度为:第一周60-70%,第二周55-60%,以后保持在45-55%,至放牧环境湿度。
光照:1-5日龄24小时光照,强度为0.37m2有光源1瓦,第6日以后每平方米1瓦,第二周以后第平方米0.5瓦,脱温后放牧主要利用自然光照。
密度:要控制在适宜密度内。
平面育雏比较适宜的密度是,3日龄内每平方米饲养50只,10日龄内40只,20日龄内30只。
脱温放牧,1亩果园或树林、竹园可牧100—300只。
第三章 饲养管理 第一节 脱温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脱温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从育雏室移到新的场地饲养,首先必须注意保持一定温度(略低于育雏室1℃),室内饲养每平方米30只,全天分三次供给饲料及充足饮水。
雏鸡30日龄后,天气晴朗时可放小鸡到室外活动,下午太阳落山前,关入鸡舍;到40日龄后可全天放牧。
室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5只,放牧每亩300只。
30日龄前用小鸡料,30—40日龄用小鸡料与中鸡料混合饲喂,40日龄后喂中鸡料,若作后备种鸡培育,50日龄后开始喂育成鸡料,全期全天供清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