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本月14日,韩国本土产鸡蛋首次被检出含有杀虫剂氟虫腈成分。
短短3天时间内,“毒鸡蛋”影响范围在韩不断扩大。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和食品医药品安全处17日发布消息称,截至当天上午5时,60家获得政府绿色环保认证的蛋鸡养殖场检测出含有杀虫剂成分的鸡蛋。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一经发布便引起轩然大波。
本月14日,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对蛋鸡养殖场进行残留农药检查时,在位于京畿道南杨州市的养鸡场内检测出杀虫剂氟虫腈成分。
氟虫腈可杀灭跳蚤、螨和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有中度毒性”的化学品。
韩国法律规定,氟虫腈不得用于人类食品产业链中的畜禽。
韩国政府宣布于15日零时开始,暂停蛋鸡规模超过3000只的农场供应鸡蛋,并进行全面检查。
此外,韩国政府还下达紧急命令,要求易买得、Homeplus、乐天玛特等韩国三家主要大型超市旗下全部门店以及多家零售商和便利店从15日起暂停销售鸡蛋,等政府最终调查结果出来后再恢复销售。
据初步估算,此次被禁止上市的鸡蛋占据韩国日均产蛋量的八至九成,给韩国的鸡蛋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毒鸡蛋”事件持续发酵 截止至17日上午5时,全韩国需要接受检疫检查的1239家蛋鸡养殖场中,目前已有876家受查。
结果显示有29家被查出不符合标准。
这29家养殖场中有7家被检查出使用了禁用杀虫剂“氟虫腈”,剩下的22户则使用了过量的杀虫剂“联苯菊酯”。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次调查结果中,有60家得到绿色环保认证的养殖场被检查出有鸡蛋中含有杀虫剂成分,其中25家养殖场的鸡蛋甚至不符合普通鸡蛋流通标准。
按照规定,获得绿色环保认证的鸡蛋不应含有抗生素、药物残留或违禁药物。
如此不健全的绿色环保认证制度令消费者感到恐慌。
15日,韩国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店的鸡蛋几乎全部消失。
时隔一天后,大型超市于16日下午开始销售通过国家检验的产品。
易买得超市当天下午3时起在全国146家店铺恢复鸡蛋销售,销量却不尽如人意,比上周减少了40%。
此前,韩国消费者一直对本国产食品引以为豪,此次毒鸡蛋事件却引发民众对本国食品安全的担忧。
家庭主妇朴女士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即使比一般鸡蛋贵,也都会购买标榜着绿色环保、高质高价的鸡蛋。
而这些鸡蛋居然含有杀虫剂,明摆着就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另一位家庭主妇姜女士说,“孩子们喜欢的冰淇淋、面包、饼干里面都有鸡蛋,实在是防不胜防。
连吃个鸡蛋都不能让人放心,还能指望其他食品安全吗?” 此次“毒鸡蛋”事件是韩国今年遭受禽流感疫情冲击后的又一次重创。
去年底韩国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今年6月疫情再度出现。
频发的疫情导致了韩国的鸡蛋价格大幅上涨。
目前,韩国一盒盒装鸡蛋(30个)的价格为7595韩元(约合人民币45元),较1年前上涨了40%。
食品安全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似的事件还会继续。
畜禽养殖场要注意环境卫生有哪些
1、粪便污染目前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
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
因此,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水质污染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
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
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3、大气污染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相当部分养殖场周围紧靠公路、村庄,设置的粪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畜禽粪便是规模养殖场重要的污染源,畜禽粪便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养殖场所的卫生,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蚊蝇孳生,病原体的扩散,往往导致疫病发生率上升。
因此,畜禽粪便的处理是畜禽健康养殖十分重要的一环。
解决粪便的污染:(1)是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建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化粪池沉淀池等设施,圈舍内设置有处理畜禽粪污、排污的通道和设施。
(2)要对养殖规模较小的养殖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行“三改”有效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
对于无“三改”条件的养殖户应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便堆积处,以便对畜禽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以杀灭粪便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病原体,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如何建立健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如何完善畜禽养殖污...
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
健全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体系,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减排核算制度,制定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方法,畜禽养殖规模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县要合理调减养殖总量。
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强化商品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与认证。
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分类管理,对设有固定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依法严格监管;改革完善畜禽粪污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对畜禽粪污全部还田利用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将无害化还田利用量作为统计污染物削减量的重要依据。
(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牵头,质检总局参与) 近年来,托普云农针对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借助新一代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面向各级畜牧监管部门提供养殖、防疫、检疫、屠宰、流通、分销、无害化处理、畜产品安全、重大疫病预警等在线监管服务,实现畜牧业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面向畜牧业养殖经营主体提供畜禽智能养殖和畜产品分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助力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
水污染的例子(急急!!!!!!!!!!!!)
水体污染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概述 作为环境介质的水通常不是纯净的,其中含有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成分。
水中各种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水的感官性状(色、臭、味、浑浊度等)、物理化学性能(温度、pH 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势、放射性等)、化学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水中生物组成(种类、数量等)和水体底泥状况也就有差别。
早期的水体污染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生活污水造成的。
产业革命以后,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废物成为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一些水域和地区,由于水体严重污染而危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70年代以来,人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污染措施,部分水体的污染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全球性的水污染状况还在发展,尤其工业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还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若干水资源因受到污染而降低或丧失了使用价值,使水资源更加短缺。
按污染物划分的污染类型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方法不一。
如从卫生学角度,多按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物性污染物划分;从化学角度,多按无机有毒物质、无机有害物质、有机有毒物质、有机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等划分。
环境工程学则基本上是依污染物质或能量(如热污染)所造成的各类型环境问题以及不同的治理措施,对水体污染类型作如下分类: 病原体污染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水体受到病原体污染,会传播疾病。
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各死亡约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0余人,都由于水污染引起。
由水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病菌引起的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等;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有姜片虫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等。
需氧物质污染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需氧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将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 经常含有一定量的磷和氮等植物营养物质。
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中,也含有磷或氮。
含洗涤剂的污水也有不少的磷。
这些物质都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
石油污染 主要发生在海洋,危害是多方面的。
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
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它们死亡。
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它们羽毛的不浸水性能。
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质劣化。
热污染 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热污染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速度随之加快,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鳟鱼虽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温度则要低于14℃。
一般水生生物能够生存的水温上限是33~35℃。
水温升高会使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毒物的毒性增强。
放射性污染 是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
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
开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污染。
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物体表面,也可进入生物体内蓄积起来。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的污染等。
重金属在工厂矿山生产过程中随废水排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重金属有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以汞和镉、铅危害较大。
其他还有硒、镍、锰等。
砷由于毒性大,也列入危害大的重金属之列。
有毒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
这类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有促进慢性病发展的作用。
难分解的有机物主要是有机氯化合物、多环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芳香胺类)和有机重金属化合物等。
其中有不少难分解有机物是致癌物。
难分解有机物污染水体,对人类危害极大。
盐污染 各种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使淡水资源的矿化度增高,影响各种用水水质。
盐污染主来自生活污水和工矿业废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渣。
但70年代以来,由于酸雨的规模日益扩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矿化度因而增高。
按水体划分的污染类型 按水体类型可分为: 河流污染 河流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水体。
世界上的大工业区和城市大都建立在河流之滨,依靠河流供水、运输,也将废水排入河流。
如今工业地区的河流和人口密集地...
急急急!!! 国内外水污染治理成功的例子!!
水体污染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概述 作为环境介质的水通常不是纯净的,其中含有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成分。
水中各种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水的感官性状(色、臭、味、浑浊度等)、物理化学性能(温度、pH 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势、放射性等)、化学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水中生物组成(种类、数量等)和水体底泥状况也就有差别。
早期的水体污染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生活污水造成的。
产业革命以后,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废物成为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一些水域和地区,由于水体严重污染而危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70年代以来,人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污染措施,部分水体的污染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全球性的水污染状况还在发展,尤其工业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还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若干水资源因受到污染而降低或丧失了使用价值,使水资源更加短缺。
按污染物划分的污染类型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方法不一。
如从卫生学角度,多按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物性污染物划分;从化学角度,多按无机有毒物质、无机有害物质、有机有毒物质、有机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等划分。
环境工程学则基本上是依污染物质或能量(如热污染)所造成的各类型环境问题以及不同的治理措施,对水体污染类型作如下分类: 病原体污染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水体受到病原体污染,会传播疾病。
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各死亡约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0余人,都由于水污染引起。
由水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病菌引起的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等;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有姜片虫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等。
需氧物质污染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需氧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将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 经常含有一定量的磷和氮等植物营养物质。
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中,也含有磷或氮。
含洗涤剂的污水也有不少的磷。
这些物质都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
石油污染 主要发生在海洋,危害是多方面的。
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
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它们死亡。
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它们羽毛的不浸水性能。
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质劣化。
热污染 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热污染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速度随之加快,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鳟鱼虽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温度则要低于14℃。
一般水生生物能够生存的水温上限是33~35℃。
水温升高会使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毒物的毒性增强。
放射性污染 是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
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
开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污染。
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物体表面,也可进入生物体内蓄积起来。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的污染等。
重金属在工厂矿山生产过程中随废水排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重金属有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以汞和镉、铅危害较大。
其他还有硒、镍、锰等。
砷由于毒性大,也列入危害大的重金属之列。
有毒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
这类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有促进慢性病发展的作用。
难分解的有机物主要是有机氯化合物、多环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芳香胺类)和有机重金属化合物等。
其中有不少难分解有机物是致癌物。
难分解有机物污染水体,对人类危害极大。
盐污染 各种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使淡水资源的矿化度增高,影响各种用水水质。
盐污染主来自生活污水和工矿业废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渣。
但70年代以来,由于酸雨的规模日益扩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矿化度因而增高。
按水体划分的污染类型 按水体类型可分为: 河流污染 河流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水体。
世界上的大工业区和城市大都建立在河流之滨,依靠河流供水、运输,也将废水排入河流。
如今工业地区的河流和人口密集地...
如何控制病死畜禽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关于水环境污染的论文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
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
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
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
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
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
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
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
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
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
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
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
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
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
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
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
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
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
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
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
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
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
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
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
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
“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
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
杭州市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
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规定,现发布《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和谐”的总要求,围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引领“和谐创业”, 打造“平安杭州”,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4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具体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立市”的战略目标,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经过全市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在生态省考核中连续第四年被评为优秀,为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钱塘江干支流44.4%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37%,较上年上升10%。
钱塘江上游氮磷污染仍然较重,但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耗氧物质和氮污染较重。
苕溪流域水体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的监测断面比例有所提高,由上年的33.3%上升为42.9%,而功能区达标率由上年的50%下降到42.9%,超标项目以粪大肠菌群、石油类为主。
西湖水质总体提高,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相对上年下降。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绩效得到显现,近几年总磷、生物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透明度不断提高。
千岛湖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均水质为Ⅲ类,湖区自净能力较强,主要污染指标从入湖口至出湖口基本趋于逐步下降,透明度逐步上升。
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9.5,仍属贫营养水平。
青山水库水质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水质劣于Ⅴ类,未能达到水功能区目标水质Ⅲ类要求,主要超 标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库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0, 较去年上升3.6,属轻度富营养水平。
运河杭州段水质类别与上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全项评价仍劣于Ⅴ类,但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溶解氧、氨氮指标较上年略有所好转,但溶解氧浓度仍然较低。
总磷指标稍有下降,高锰酸盐指标与上年相比基本不变。
运河污染来源多而复杂,自净能力极为有限、配水量的大小对其水质影响非常明显。
城市内河水质有所改善,但总体水质仍然较差,按全项评价,各监测断面均超过相应水功能区目标,且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等。
杭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项目达标率在76%~88%之间,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1%,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超标项目按超标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铁、锰、氨氮、氟化物以及总磷。
县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2%,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
2、工业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7.65亿吨,比上年下降11.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氨氮排放量0.37万吨,比上年增加28.1%。
3、措施与行动 抓好重点区域整治。
全面推进7个市级重点监管区域污染整治工作。
萧山南阳化工区、桐庐钟山石材2个重点监管区已通过市政府验收;萧山区成立了东片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指挥部,确保2007年摘帽任务的完成;富阳市已关停76条造纸生产线,年削减造纸废水3240万吨;建德市化工企业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新增污水治理设施17套,减少废水排放757万吨。
抓好重点流域整治。
完成了钱塘江、太湖(运河)水系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
出台了《太湖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三年实施方案》,下达了《2006年度杭州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通知》,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加大沿河(含支流)企业的查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推动市区截污纳管工作,完成了75个生活小区、149家公建单位、100个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实现新增纳管污水量4万吨/日。
加大运河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频次,启动了运河(杭州市)出境断面水质改善课题研究和运河流域县(区)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
开展了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69.4公里,超计划41%;累计完成715.38公里,超计划8%。
完成了 5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
完成13条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工程建设。
开展了河道水环境状况的突击检查,有效改善了市区内河的水环境卫生。
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整治。
对电镀行业实施分类整治,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创造条件促使电镀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或规模小、管理差、工...
如何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当前,我市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
因此,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对于促进农业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阿勒泰市环保局于四月九日至四月十九日就展开了实地调研,以点带面,初步梳理出了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一、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的问题突出通过调查剖析,影响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难”。
1、部分村民环卫意识差,乱丢乱甩制止难。
因为农村地面大,空间广,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旧农用薄膜、空农药瓶等杂物乱丢乱甩已习以为常,误认为丢了甩了不影响什么,也不碍于大事。
然而时间一长,“乱扔物”腐烂发霉,散发出一种臭气,不仅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又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即使有觉悟的群众出来制止,但农村毕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
2、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难。
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对农村的垃圾物处理也是一件棘手难事。
农户分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比是“蓝纸上写蓝字,难上加难”。
北屯、红敦镇、阿苇滩镇、克木齐乡配备了垃圾箱,其它乡镇修建了垃圾池,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数量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理想。
3、六畜未实行集中圈养,粪便收拣难。
据调查摸底,边远村畜禽都未实行集中圈养,作为一种低级动物的畜禽,乱拉乱洒已成本性,只要到农村走一走,畜禽粪便无处不见,即使有人经常清扫,也不能长久,这个问题对农村来说,已成了一种“不治之症”。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部分村民,他们说这个问题在农村已成习惯,我们一是没有人手,二是没有那么勤快。
的确如此,要把农村所有畜禽实行集中圈养,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问题。
4、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水质净化难。
80年代以后,我国由于受西方石油农业的影响,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开始了大量施用。
由于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而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出现了新的难度。
二、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集结地, 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重金属能够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
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元素还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直接关乎到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导致粮食、蔬菜等食品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1.污染重。
土壤污染在一些地方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2.污染类型多。
土壤污染类型多样,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 3.污染途径多。
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4.防治、监管土壤污染不足。
污染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 5.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
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
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
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
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
(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
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