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人工怎么进行田螺养殖
人工进行田螺养殖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1、田螺养殖之生活习性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了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之中,特别是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
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的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的活动和摄食。
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2、田螺养殖之繁殖习性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十在水底摄食生长。
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
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
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3、田螺养殖场地选择田螺的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是有流水。
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
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
池子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防逃网。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田螺养殖之种螺放养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千克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池里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
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
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5、田螺养殖之水质调节田螺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
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
真心真意帮助你,或许对你有些帮助,望采纳谢谢硫磺水质同样使田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
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
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
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
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6、田螺养殖之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
也可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
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
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饼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在生长适宜温度内(20~27℃),田螺食欲旺盛,可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
当水温在15~20℃或28~30℃时,每周投喂2次,每次投给1%左右。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7、田螺养殖之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
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
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
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8、田螺养殖之收获与运输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捞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
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
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真心真意帮助你,或许对你有些帮助,望采纳谢谢
怎么人工养殖田螺?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
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
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
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
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
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谁知道哪有养殖田螺的吗?有养殖地的%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
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
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田螺养殖怎么养好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选择水源充足,有流水,无污染螺池。
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
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
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
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1、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
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
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
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采取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
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
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病虫防治田螺养殖作为土著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共有4种,分别是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
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
田螺一般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
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一般在浅水水域稍加整改,具有腐殖质多的软泥底水域均可养殖,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条件则更佳。
田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报道的也不多。
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1)、冬眠状态。
须注意夏季要防高温,因稻田的水浅,在夏季水温可能会达到上限致死温度;而冬季越冬的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有毒物质而影响田螺越冬。
(2)、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降到3.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当降到1.5毫克时则会引起死亡。
(3)、鲤鱼摄食。
(4)、农药,而且应晴天用;宜在稻田一半一半用。
(5)、水蛭、泥鳅、黄鳝等混养,则其经济效益更佳。
种螺每平方米放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
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
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
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田螺的养殖技术谁有,给我发一个,谢谢。
养殖技术: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淡水螺,是上等保健食品。
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现简单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田螺的习性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
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
二、田螺的繁殖 田螺雌雄异体。
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
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
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
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
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只~150只仔螺。
三、人工养殖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
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
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
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
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
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四、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
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
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五、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克~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
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
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怎样养殖螺蛳
螺蛳人工养殖技术:1、生活习性螺蛳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
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
10℃以下时即入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回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出穴摄食。
人工养殖田螺可开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
但要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污染。
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进出水口安装铁丝或塑料隔网,以便进行控制。
2、收集与选择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
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
每年4、5、10月为螺蛳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
采用螺蛳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
3、饲养管理螺蛳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
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
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则可视为螺蛳缺钙,应立即在其饵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补充饲料。
4、其它在螺蛳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排除鸟、鼠等危害。
人工养殖的螺蛳当年即可养成食用螺,螺蛳既是人类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和鱼类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故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螺蛳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种苗来源广泛等优势,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农家养殖项目之一。
哪位同志有养殖田螺的经验,可以教几招吗?我可以联系你吗?
田螺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磷、钙、铁元素以及维生素,农户可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现将田螺养殖相关技术介绍如下:1.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
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2.田螺的繁殖习性。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十在水底摄食生长。
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
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
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3.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的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是有流水。
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
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
池子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防逃网。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种螺放养。
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千克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池里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
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
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5.水质调节。
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
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
硫磺水质同样使田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
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
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
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
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6.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
也可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
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
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饼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在生长适宜温度内(20~27℃),田螺食欲旺盛,可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
当水温在15~20℃或28~30℃时,每周投喂2次,每次投给1%左右。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7.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
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
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
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8.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捞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
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
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怎样养殖螺蛳,有哪些技巧,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可以集体放养吗?...
2 螺蛳的养殖技术 田螺通常成长在稻田、湖泊、池塘、池沼及河沟等处,做作害用时可控制其生涯法则适龄时逮捞。
田螺人工养殖技巧要点如下:2.1 田螺的生活习惯 田螺常栖身于冬热夏凉、顶洋柔软、饵料歉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慢淌的河溪中。
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结束摄食运动。
10℃以下时即进土进入蛰伏状况,应水暖归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没穴摄食。
人工养殖田螺可发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天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
但请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传染。
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入出水口装置铁丝或塑料隔网,以即进走把持。
2.2 种螺的发集取取舍 用于繁殖的疏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滋生亲螺的抉择尺度是:螺色油腻、壳厚、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心圆片盖完全等,农产品行情。
雄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二触角大小雷同且向后方舒展;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精而欠,终端向左内方向曲折,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
每年4、5、10月为田螺的生殖节令,普通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沉达0.025g,即可开端摄食,个别经由一年的豢养即可繁殖后辈,cctv7致富经。
采取田螺博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置100~150个;若应用天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抬20~30个为宜。
2.3 饲养治理 田螺的饲料去源比拟广,正常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足料等等均可投喂。
在饲养功程中要留意察看水质,一旦发明水质有净化应即时排除,从新注入新水。
田螺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阐明系果饵料不脚或饿饥所致,应及时增添投饵数目;假如发现田螺的介壳口圆片盖压缩及有肉质溢出等景象,则可视为田螺缺钙,应立刻在其饵料中增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弥补饲料。
2.4 其它 在田螺养殖进程中,还应留神消除鸟、鼠等迫害。
我农养殖的田螺该年便可养成食用螺,田螺既是己类的上等保健食物,也是畜禽跟鱼种的优质动物性蛋红量饲料,故倒退远景相称辽阔。
田螺存在成活率高、疾病多、种苗起源普遍等上风,是较替切名可言的工野养殖名目之一。
2 田螺的利用及注意事项 因为某些咸水螺可能是畜禽寄生虫第一两头宿主,所以在用其息饲料时,奶牛夏秋乳房炎如何防治?,需当时加暖处置,以宰逝世其中虫卵,免遭后患。
另占有关材料报讲,软件体动物及鲜鱼等的内脏中,含有抗硫胺素酶,如长期或大批生喂,可制成动物体内硫胺素缺少,导致神经体系病变。
雏鸡和幼鸭尤为敏感,故应力躲生喂。
养殖田螺用什么饲料
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
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