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如何选择蜜蜂养殖场地
猪舍等附近不可放蜂,蜜源与蜂场之间不可隔着江、河、湖泊,顺风下坡满载而归。
蜂场位于蜜源正中也好,故学校、高燥。
4.交通方便:2公里以内,有利于蜜蜂逆风空腹而去,更要认真选择场地,选场有以下几个条件:1.蜜源丰富,以免蜜蜂雨前采集来不及回巢而葬身于内。
3.地势平缓。
花期短,另外,还应有一些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养蜂场地的好坏,是养蜂成败的关键,流蜜涌的蜜源场地,蜂群最好放在比成片蜜源地势略低的下风方位,尤其是定地放蜂,全年至少有两种以上主要蜜源.水源充足:三废污染。
5。
2、厕所、畜棚.环境适宜:蜜蜂性喜安静
农大校友蜜蜂养殖场
山峰养殖技术: 山蜂是野生经济昆虫它比家蜂体小,每30只体重仅1克左右,而家蜂10只体重可达1克重。
山蜂采集自然界的百花酿成的蜂蜜是蜂蜜中的佳品,可做高级营养补品。
山蜂蜜还是一种防病的良药,有补脾胃、润肺、 养肝、解毒之功效。
时下,市场售价每500克可达15~20元。
一般每养一桶山蜂一年可获蜜25千克左右,如蜂群壮,蜜源好,气候适宜,每群蜂可 产蜜40~50千克。
实践证明,山蜂家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不争地,不争肥,无公害,收益的好项目。
一、山蜂的生活习性 山蜂居于山区和半山区的树洞、石缝里,过着群居生活。
一般蜂群由6万 只左右组成,稍大的蜂群可达7万只左右。
每群蜂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 和几百只雄蜂组成。
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永久性蜂,而雄蜂只有在繁殖期间才会出现。
山蜂多选择冬季背风、夏季阴凉的地方居住。
山蜂的耐寒能力很强,冬季零下35℃~38℃也可安全过冬。
夏季气温在35℃时仍能照常工作。
山蜂多采集野生植物的花蜜,很少采集农作物花蜜。
山蜂采集花蜜时很勤劳,即使蜜源很少也极力去采集。
早春和晚秋的中午,照样飞出工作,一般每年可比家蜂多出巢工作30~45天。
二、蜂桶的制作和放置 接蜂,应先做好山蜂的窝巢即圆木蜂桶。
蜂桶由底桶、继桶、桶底、桶帽 (盖)组成。
底桶和继桶可选用长100~120厘米、直径40厘米左右的园木 制成。
用凿子掏成空心并清除内部木屑后呈园桶状,桶内壁不宜太光滑。
在桶体下方的边缘处,做成一长4厘米,高1厘米的巢门。
山区通常选用林 中的自然干枯的空心树,截出所需长度,稍加制做便成蜂桶。
制好后,放在 阳光下晒干,并将桶内壁均匀挂蜡,以便山蜂定居后尽快采蜜和造蜡。
一般继桶比底桶要长2倍多,也有不分底桶和继桶两者合为一体的。
桶底可用比 蜂桶底口面积稍大的园形木板制成。
桶底和蜂桶连接处除留巢门外其余部分 应密封好。
桶的上口一般不用另加桶盖,直接用树皮或其它木板做成和蜂桶 口大小适中的园锥状桶帽,扣在桶口上即可。
园锥桶帽的下缘要长出蜂桶10 厘米左右。
外面再加一层草编帘子以防雨水。
桶帽与桶口相接处也应密封,帽的内侧也应挂蜡。
桶帽、桶、桶底之间应连接固定好。
蜂桶做好后,放于房舍附近的背风向阳、后边有树、前面开阔、夏不积水、冬不积雪的地方。
放桶时,蜂桶应尽量垫得高些,一般以长颈酒瓶倒立做垫墩,并在桶底垫塑料布防潮。
也可用光滑的木杆或其它材料做垫墩,主要是防止鼠、蚂蚁等进入巢门。
蜂桶要分散摆放。
放置要端正、坚固,以防桶倒蜂逃。
清除蜂桶周围的污物、杂物。
接蜂前最好将桶帽下面涂少量蜂蜜。
三、接蜂方法 山蜂分群多在春季5月10日至6月2日和秋季7月20日至8月10日进行。
接蜂时操作者要戴好蜂帽等保护装备。
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门接蜂法和结团收捕法。
巢门接蜂法:当蜂群分群开始飞成喇叭筒形状时,在1~2分钟内,将涂有蜂蜜的桶帽(或桶盖)用一只手提着。
当蜂王出生时,迅速用另一只手或手 握的草把,将蜂王托到桶帽上。
手离开后,山蜂很快结团并越结越大。
然后 就可把桶帽轻放在蜂桶上。
当本群大部分蜂都进入桶后再盖严桶帽并固定好,之后再缩小巢门或关闭巢门,在夜间妥善移动放置好蜂桶。
蜂群进桶后 要注意看护,如果桶内安静,可打开巢门,不安静可随时关闭巢门。
结团收捕法:在巢门接蜂未能成功时,蜂王第一次起飞不会飞太远,一般都 落在附近树上、房檐等处结团。
此时,接蜂者可搭梯子上去,一手把蜂帽放 在蜂团上方接近蜂团,另一手用草把将蜂团由下向上驱赶,待蜂王和全群蜂在桶帽下面结团,再将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
此期如收捕不成功,蜂群就 会向远处迁飞。
蜂群远处迁飞时,可用锹或手撒扬小灰(草炭土)或泼水的方法挡住其去路,迫其停留在附近的树上或房檐等处结团,以便再次收捕。
此外,在野外发现分蜂群结团在树枝上时,可锯断树枝将蜂团放入蜂桶内,也可将其抖落在面袋里,带回放入蜂桶。
发现山蜂群在树窟里时,可在白天量好高度划好记号,晚上将树锯断抬回家养。
先锯去上段后锯下段,防止桶倒蜂逃,注意人身安全。
在石缝里发现山蜂时,要在其分蜂时用巢门接蜂法或结团收捕法接蜂家养。
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居住,当蜂 群住后安静进入正常工作时,可在夜间抬回家养。
四、繁殖分群 山蜂接入蜂桶后,工蜂马上利用蜜囊中的贮蜜营造巢脾、贮蜜,蜂王开始产卵繁殖。
繁殖是由蜂王和雄蜂交尾来完成。
交尾后,雄蜂因外生殖器脱落而死亡。
一只健壮的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000~2000粒。
山蜂分群,多采用抓王法,即将蜂王放入纱布、窗纱袋里,吊入蜂桶内上方, 等蜂群安定后,再把蜂王从纱布袋里放到蜂桶内。
一般每大桶蜂群春季可分成5~6群,秋季又分3~4群。
五、饲养方法 1.早春繁殖的弱小蜂群应进行补饲。
补饲应在天黑前进行,每次喂蜂蜜250~500克,连喂2~3天。
2.新招引或越冬后期至早春时期桶内贮蜜不足的蜂群,也要进行补饲。
新接的山蜂要一次补足,缺蜜的蜂群要连续补2~3天,一般每天补蜜1.5~2公斤。
补饲时,先将蜜装入盘中,蜜上放秫秸2~3个,之后将盘放...
农大蜂学校友蜜蜂养殖场淘宝店
一、喜欢贪脾:新手常犯的毛病甚至在一部分老手身上也出现,盲目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
二、喜欢贪群:对某些养蜂人来说,总爱贪群,见箱内有4-5脾就分群。
三、蜂病乱施药:好的养蜂高手,一年四季甚少发生蜂病的。
一旦发病,会针对性地施药,很快会得到抑制。
四、白头蛹便是巢虫:我几乎在所有论坛见一谈到白头蛹,几乎所有的跟贴者都说是巢虫所为。
五、轻信复式移虫:育王是养蜂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所需数量和及时换王的目的,经验老到的蜂人就会采取移虫育王。
六、双王同群:现实养蜂操作中,除极少数养蜂玩家喜搞“双王同群”,真正以养蜂为业的从来不搞这无谓游戏的。
七、中蜂乱喂代用饲料:中蜂与意蜂都是蜂,但性情和爱好是有明显的区别。
八、越封闭越好:对于这个问题,蜂友们各抒己见,莫衰一是。
根据鄙人的经验,还是通气好。
九、饲料不消毒:来路不明的饲料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喂蜂。
多数养蜂人将白糖煮溶后倒入花粉里搅拌发酵一夜后就拿来喂蜂。
这是极不严谨也不科学的。
1、花粉里有可能潜在烂仔的“病菌”或中囊的“病毒”,以及其它引发各种疾病的菌毒。
十、摇蜜一扫光:多数蜂友几乎是见蜜就摇,并且一摇就将整箱蜜脾摇尽。
饲养知识: 1、症状 患蛹病的蜂群封盖子脾颜色变暗,封盖下陷,部分封盖被工蜂咬开,露出死蛹。
死蛹体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白、浅褐、深褐、暗褐色。
死蛹无臭味,挑取无丝状物,易被工蜂清理。
死蛹多呈干枯状,有的呈湿润状。
感病幼虫干燥、萎缩、光泽感差,养蜂者称之为干蛆。
部分死虫为浅黄色,患病群巢门外可见到各色死蛹。
部分幼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有的无翅,有的只有1对翅或3支翅,无生产力,常飞出巢后就不能返巢而死于蜂巢附近。
患病群蜂王腹部膨大、翅外张,容易死亡。
2、蛹病防治 蜜蜂蛹病是一种病毒病,它的发生与蜂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和防治实践证明,必须进行综合防治。
选育抗病蜂种,由于蜂场采取近亲育种的方式育王,使蜂种退化,蜂群抗病能力降低,这是蜜蜂蛹病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长远和大范围来看,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进行远缘杂交,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另一方面,要进行抗病育种,国内外已有选育抗病品种的先例。
这是一项长远而经济的防治蜜蜂蛹病的方法。
抗病育种可从生产、科研两方面着手。
生产上,可以有目的地从患病蜂场中选择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
但要注意,一定要杀灭患病群雄蜂,保证蜂王与种用雄蜂交配。
在科研上,可利用杂交选育、突变育种等方法,选育抗病品种。
蜂场在引种时,必须对蜂王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病后方能用来育王。
注意卫生条件蜜蜂蛹病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故为蜂群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在春秋季,要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清洁、蜜粉源丰富的场地。
不应将蜂群放在阴暗、潮湿、温度起伏比较大的场地及污浊的地方。
蜂箱、蜂具、巢脾要妥善保管,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
对患病群进行蜂箱、巢脾消毒时,可用福尔马林、蜜蜂消毒灵等。
加强饲养管理用优良抗病蜂王换掉病群蜂王,这是防治蜜蜂死蛹病的重要环节;饲养强群,紧框缩脾,保持蜂多于脾,注意蜂群内子脾不要太多,以保证幼虫能得到足够的饲喂和孵育;加强保温措施,防止巢内温度上下起伏;保证蜂群内有足够的优质蜜粉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