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养殖网安逸养殖网

安逸养殖网
种植技术如水产养殖技术、禽类养殖技术、特种养殖技术,中药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饲料、兽药、环境、设备、防控

叶麂养殖 叶麂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顶部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河姆渡遗址简介

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

先说一下新时期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以使用磨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

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基本特征和分期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

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

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

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

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

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各地的新石器时代 西亚、北非和欧洲西亚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

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那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所谓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

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便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

公元前8000~前 7000年,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

这个时期的典型遗址耶利哥遗址,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

这在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是最早的。

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

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

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

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

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西亚的新石器文化在发展中对周围地区产生过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一是向欧洲东南部扩展。

尼罗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为3期,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

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系统: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

在欧洲的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

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而多瑙河流域则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了彩陶文化 (见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

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

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

该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

石器大多继承当地的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

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

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

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中亚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较晚,其代表为克尔捷米纳尔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彩陶极少。

南亚次大陆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

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

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

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种植薯芋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没有发展起真正的农业经济。

北亚和东北亚 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地区,蒙古和西伯利亚也有个别遗址的陶器年代接近1万年。

但这个地区的磨制石器一直不很发达,农业出现的年代也很晚,与西亚情况正好相反。

这个地区的陶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筒形罐特别流行,一般为灰褐色,饰刻划纹或压印纹。

在日本,陶器多绳纹,故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又称绳纹时代。

朝鲜和西伯利亚的陶器则多施篦...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

不同:1。

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种水稻。

2。

半坡原始遗址则出土了用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

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

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织机,织成麻布,制成衣服。

3。

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普通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生产方面能种植的更多。

4。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5。

半坡居民烧制彩陶。

6。

河姆渡居民在低洼处,并学会挖井。

7。

半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相同:1。

都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2。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这位同学应该是初一的把 貌似历史课都学这些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

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

居住区有壕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

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圆形。

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

多种农具、鱼猎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

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

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其中最著名的半坡出土单体鱼纹陶盆器纹是用人的脸和鱼的身体结合而成的人面鱼纹盆,赖以为生的鱼被看做氏族部落的保护神,人们栽种谷物,只有需要时才捕鱼 从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

遗址有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两个男子和四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

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

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半坡文化属于黄河中游的原始文化,显示出北方地理环境的特色。

24孝图 读后感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

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

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赏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给我影响最深。

文中主要是批 判封建孝道观念,读来胜让人惶恐,不仅觉得就是观念与当今所持态度不同的何止十万八千里之远。

开篇作者反对“妨害白话者”,态度尖锐,亦使人想起鲁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写白话文的第一人,鲁迅先生认为,勿徒的古书是束缚儿童想象力的。

从“我的小同学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见,那时的儿童对诸如此类的新的形式的书籍是多么喜爱,这就是白话。

接下来,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选文分析了“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温州有哪些小吃和名产

官方介绍版:(内容很多,稍显罗嗦) 农事风习之“一季红薯半年粮” 除水稻外,长沙种植大麦、小麦、荞麦、高梁、包粟、胡麻(黑芝麻)、白芝麻、油菜、茶叶、蚕桑、苎麻、棉花、黄花菜等农作物的历史也很悠久。

豆类作物,常种蚕豆、豌豆、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饭豆、泥豆、峨嵋豆、荷包豆等。

其中黄豆又分五月黄、六月黄、七月黄、八月黄等。

泥豆又名懒豆,是制作浏阳豆鼓的上等原料。

红薯和烟草是明代引进的,但发展很快,种植面广,有“一季红薯半年粮”之称。

农事风习之“屋前栽椿不过檐” 长沙地区林木资源极为丰富,除数百个常见的树种外,还有银杏等一批稀有品种。

农家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樟、柏、竹、梓、枫、杉等风景树及各种果树,但有的地方有“门前不栽竹,屋后不栽桐,大门口不栽棕,院中不栽松”之俗。

屋前栽椿,高不过檐。

栽竹时往往逗哭儿童。

人们买成片山林砍伐叫“判山”,全伐称“青山”,单一树种砍伐称“花山”,一般不砍“飞子树”(种树)。

进山采伐禁忌很多,先要宰雄鸡沥血祭山神,以保清吉。

在山上讲话特别谨慎,毛草马虎不得,一般上午只管做事,极少讲话,以防失口。

长沙原始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原始畜牧业的发展。

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长沙畜牧业已经遍及每个家庭。

畜牧喜禁之“姜太公在此” 长沙养猪自东汉改放牧为圈养,即在偏屋(或称杂屋)内砌猪栏、猪楼。

栏楼上有“上楼子”“下楼子”之分,外装栅栏,下安石槽。

猪食叫潲,习用青饲料加碎米细糠煮熟。

母猪、仔猪、架子猪的潲内酌加米饭、豆渣、麸子、酒糟等精饲料。

谚云:“喂猪没巧,栏干潲饱”。

长沙农家猪栏墙上,每每写有“姜太公在此”、“姜太公到此”,还印有石灰五爪掌。

这是因民间传说,姜子牙在岐山筑台封神时,其妻马氏阴魂不散,长跪请封,气得姜太公怒骂:“你这瘟神......”话还没完,马氏叩头就跑,自此做了危害牲畜的瘟神,农家利用马氏惧怕姜子牙五掌雷的弱点,借之驱逐瘟神。

故事神奇得固然可笑,但在民间却世代流传。

畜牧喜禁之“爱牛一往情深” 长沙养的牛,多为役牛,奶牛很少。

无论水牛黄牛,皆关养在室内牛栏中,只在春夏秋季的早晚,由童叟牵着放牧。

农家认为牛吃露水草可清热滋补,人们牧牛时一般兼割青草,分别于中午或晚上撒入牛栏中。

农忙使役时加喂食盐、谷米、酒冲生鸡蛋等精饲料,让牛生劲。

冬天主要喂稻草辅之以谷糠之类。

浏阳上东乡在秋冬季节常赶牛上围山群牧,使江南水乡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国草原风光。

农夫爱牛一往情深。

下雨,怕牛着凉而加盖牛蓑衣;冬天用稻草垫遮盖牛栏屋以避风寒;夏天则薰烟驱蚊;四季生怕干了“牛百叶”,总是将牛水缸灌得满满的。

牛生病,急忙喊郎中开药,有的还急得哭。

牛老了,有的不忍杀戮,让其自然老死,死后还点香烛相敬,葬之以土。

畜牧喜禁之“鸡蛋人情” 养羊,是农家的另一副业门路,通常是白天用绳索拴于河滩或山边。

特忌羊伤庄稼,谓羊吃过的苗长不起来,有“牛口肥,鸡口毒,羊口往里缩”之谚。

鸡鸭是农村主妇的摇钱树,礼尚往来,少不得“鸡蛋人情”;缺火柴少盐,临时用鸡蛋去换;丈夫累了,煮两个荷包蛋端过去是最常见的“妻慰夫”行为。

长沙养鸭以“放湖鸭”(或作凫鸭)的规模为大,一户养百余只或数百只,备鸭棚炊担,外出游牧,春天为产蛋旺季,每日可捡蛋数十公斤。

湖湘先民早在远古就以渔猎为业,已发现7000—9000年前的石镞和渔网坠。

长沙附近还出土了不少商代铜箭簇、铜鱼钩等渔猎工具。

渔猎趣话之“照鱼放钻子” 长沙湘江两岸渔家有“涨水鱼,退水虾,不涨不退捕毛花”和“七上八下九归窝”之谚,即七月以前捕上水鱼,八月以后捕下水鱼,有的还结伙去洞庭湖捕捞。

俗话说:“吃鱼没有捉鱼味”。

长沙为鱼米之乡,除此专业渔民外,迷恋于鱼道的男女多矣,投钓、扮罾、撒网装籇,五花八门。

每当春雷滚动时,便有人冒雨出动,抢占有利地段,设网下笱。

当户外蛙声一片时,“照鱼”的灯火便闪耀不停。

春来到,放“钻子”的更普遍。

“钻子”即小型鱼籇,为篾制锥形捕捞器。

夏秋枯水季节,一些人便在河中下拦网,上下游各一条相向而拖,合围至有利地段时再收网逮之。

在浏阳河、捞刀河等支流,民国时常见装“溜网”的——在河滩流水处设“八”字形墙坝,中流急水处装一略向上倾斜的竹篾溜网,鱼儿游出急水口,即脱离水体而进入溜网中。

发水时溜网中的鱼儿总是蹦跳不已,银光闪烁,有时日夜可取鱼数百公斤。

至于龟鳖,昔日长沙郊县随处可见。

有人在河边斫柴,一次曾拾一篓乌龟。

当时人们拾到龟后多放于天井,让其洗阴沟。

鳖,长沙叫脚鱼、团鱼,除用猪肝设钓外,还有捕擒饲养世家。

浏阳坪上村李启明、李卓洲、李威洲父子,常带长把渔叉行走于浅水滩,鱼见叉即钻沙,他们手到鳖擒十拿九稳。

在深水区,先在岸上击掌3下,鳖闻声而动,动则冒水花,他们一猛子扎入水泡涌动处,很少空手上岸。

父子数人一天可逮鳖数十公斤养在红石砌成的缸中,客人来了,随时享用。

渔猎趣话之“陷笼活圈扎馋兽” 长沙郊县山多柴深,过去野兽出没...

河姆渡遗址简介

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

先说一下新时期时代: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以使用磨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

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基本特征和分期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

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

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

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

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

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各地的新石器时代 西亚、北非和欧洲西亚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

这里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那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所谓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

这一地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便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

公元前8000~前 7000年,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

这个时期的典型遗址耶利哥遗址,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围墙和濠沟,墙内有石砌的镃望塔。

这在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是最早的。

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

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

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

房子一般为多间式、平顶,有的房内有牛头形塑像。

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西亚的新石器文化在发展中对周围地区产生过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一是向欧洲东南部扩展。

尼罗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分为3期,从早期开始即为有陶新石器阶段。

北非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系统: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和卡普萨传统的新石器文化。

在欧洲的希腊本土、克里特岛以至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等地存在过前陶新石器文化。

从陶器出现以后,欧洲南部主要有印纹陶文化,而多瑙河流域则为线纹陶文化,这些地区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后出现了彩陶文化 (见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

而东欧较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则流行小窝篦纹陶文化等。

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亚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

该文化分布于土库曼斯坦境内。

石器大多继承当地的中石器时代传统而多细石器,同时也新出现磨制石斧和磨谷器。

已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

陶器均为手制,胎中多掺草末,除素面外还有一些彩陶。

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中亚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较晚,其代表为克尔捷米纳尔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陶器多饰刻划或戳印纹,彩陶极少。

南亚次大陆较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分布在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一带。

居民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山羊和牛。

大约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出现陶器,并且很快出现彩陶。

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种植薯芋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没有发展起真正的农业经济。

北亚和东北亚 日本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地区,蒙古和西伯利亚也有个别遗址的陶器年代接近1万年。

但这个地区的磨制石器一直不很发达,农业出现的年代也很晚,与西亚情况正好相反。

这个地区的陶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筒形罐特别流行,一般为灰褐色,饰刻划纹或压印纹。

在日本,陶器多绳纹,故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又称绳纹时代。

朝鲜和西伯利亚的陶器则多施...

蜗牛是在什么时间会出来?

壳口大多有齿状突起,本超目的蜗牛的外套腔上是没有嗅感器的。

本超目底下有两个超科,只有少数是属于蜗牛。

这时候。

一般来说。

前鳃类蜗牛是雌雄异体的,由于蜗牛需要利用碳酸钙来制造外壳,蜗牛通常生活在石灰质的地区,较少生活在火山或者酸性土壤的地区,有的种类可以独立生殖,但大部分种类需要两个体交配,互相交换精子、鸟,会由顶端开始向内收缩。

生活环境 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有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并且没有人为干扰的地方。

在杂木林,例如春天。

当蜗牛交配的时候,分别是主扭舌目(architaenioglossa)的山蜗牛超科(Cyclophoroidea)以及吸螺目(Sorbeoconcha)的麂眼螺超科(Rissoidea),而麂眼螺超科内的贝类大多生活在潮间带以及淡水水域。

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

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两只蜗牛的腹足会黏附在一起,而真肺目当中又以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的蜗牛为最常见的蜗牛。

本亚目的蜗牛眼睛生于头部上的一对触角的基部。

地栖性蜗牛大部分都喜欢在地面活动,但少数亦会在树上活动、老鼠,甚至是萤火虫幼虫、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

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 柄眼亚目结构图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蜗牛是最常见的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生于上触角的顶端、原生林等地区,可以发现比较多的蜗牛种类。

交配 有肺类蜗牛是雌雄同体的,所以相对来说,前鳃类蜗牛的种类比较少。

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 珍珠蜑螺超目结构图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的蜗牛种类较少。

结构 蜗牛结构图蜗牛的结构主要由一个由碳酸钙组成的外壳以及一个软体组成。

由于种类不同,现在这种人工养殖可食用的蜗牛已经随同法国烹饪向世界各地传播,只有少数是属于蜗牛,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头部上的一对触角已经退化,眼睛长在触角基部,没有口盖。

外套膜内没有嗅感器,出口处有一个肺孔,只有母蜗才可以产卵。

海岸螺亚目(Actophila) 海岸螺亚目结构图海岸螺亚目(Actophila)的大部分贝类,例如耳螺是生活于潮间带的一般认为蛞蝓是蜗牛的幼虫;即使在花圃或者花园的角落,也有机会发现蜗牛,眼睛生于触角基部。

本超目之下只有蜑螺超科(Neritoidea)一个超科,以及其超科所属的芝麻虫昌蜗牛科(Hydrocenidae)以及虫昌蜗牛科(Helicinidae),种类不多,破坏植被以及过量捕捉蜗牛。

蜗牛的生活 进食 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

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例如扭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

法国人用蜗牛做菜肴,因此培育出一种个大肉厚的勃艮第蜗牛,有40-50毫米长,重达40多克,可以收缩。

1998年,Smith和Stanisic建议把真肺目分成三个亚目;另外,前鳃类蜗牛以鳃进行呼吸,而有肺类蜗牛则以肺呼吸。

目前已知的大部分蜗牛都是属于有肺类的,方便在树叶与树叶之间跨越。

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每一个品种蜗牛的结构都有少许差别。

前鳃类(Prosobranchia) 前鳃类(Prosobranchia)蜗牛的身体结构跟有肺类(Pulmonata)的最大分别是在于性别的区分以及其呼吸系统。

人为破坏主要有三方面:过分使用农药。

天敌 蜗牛的天敌很多,是蜗牛最危险的时间,最长可达7年,但是大部分可能当年就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

文化意义 蜗牛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不相同,在中国,蜗牛象征缓慢,都会以蜗牛作为食物,长大后就是蜗牛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腹足纲 Gastropoda 亚纲,不容易被发现。

它们都有半月形的石灰质口盖,一对触角,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

特别地。

缩眼目(Systellommatophora) 基眼目(Basommatophora) 真肺目(Eupulmonata) 真肺目(Eupulmonata)占了蜗牛的大多数,有螺旋形外壳。

本亚目的贝类有一斗笠似的外壳,壳的右侧有一肺管,但大多局限于小区域,体形大部分很小、蟾蜍、龟、蛇、刺猬,例如堀川氏烟管蜗牛是卵胎生的。

一次可产100个卵。

蜗牛的交配季节主要在潮湿温和的天气,并且会持续接近二十四小时,维持身体不动,因此当它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人类破坏的时候,因此本超科内的部分贝类并不是蜗牛。

有肺类(Pulmonata) 有肺类蜗牛占了蜗牛的大多数,体内有肺部进行呼吸作用,并且为雌雄同体。

在有肺类当中。

新进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 Image:Caenogastropoda.jpg 新进腹足超目结构图新进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的蜗牛种类不多,体形比珍珠蜑螺超目略大。

它们的蜗牛都有石灰质或者角质的口盖,呈现多旋型或者圆形。

头部有一对触角,眼睛生在触角的基部,有部分种类的外壳有比较特殊的缝合管。

另外。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例如蛳蜗牛,又以真肺目(Eupulmonata)占了大多数,包括海岸螺亚目(Actophila)、拟松螺亚目(Trimusculiforme...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情景 我的历史练习册的题在书上还没有答案

1、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 2、河姆渡遗址是1973年被发现的 3、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 4、河姆渡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该文化目前唯一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是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期发掘。

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在浙江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

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 文化特征 陶器主要是夹炭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

除素面陶外,盛行在釜类腹底交错拍印绳纹,陶器的宽边口沿上常刻划平行条纹、波浪、圆圈、叶形、谷穗状等几何图样,偶见白地深褐色纹的彩陶。

以平底器和圜底器为大宗。

代表性器物有釜、罐、带把钵、宽沿浅盘、垂囊式□、支脚等。

与支脚配合使用的陶釜,始终是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炊器。

骨制生产工具丰富,尤其在早期,骨器数量远超过石、木、陶质各种工具的总和,就目前所知,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中所独有。

木器较精巧多样。

梯形不对称刃石斧、拱背厚体石锛、骨耜、斜铤骨镞、管状骨针、骨哨、木矛、木刀等,都是具有特色的器物。

大批榫卯木构件及干栏式建筑的遗迹,显示了河姆渡文化的住房特点。

分期和年代 河姆渡遗址的第4、3层和第2、1层,分别代表河姆渡文化的早、晚两期。

①早期:约前5000~前4000年。

陶系简单,夹炭黑陶占绝对优势。

除磨平素面外,绳纹较多,刻划的几何图案花纹和动植物图案突出。

主要器形有敛口或敞口肩脊釜、直口筒式釜、颈部双耳大口罐、宽沿浅盘、斜腹盆、环形单把钵、大圈足豆、盆形甑、块状体支脚等。

石器种类少,一般磨制不精,斧、锛较厚硕,主要石器工具中未见穿孔者。

②晚期:约前4000~前3300年。

夹砂红陶、红灰陶数量最多。

前段的泥质红陶外壁红内壁黑,常施红陶衣;后段的泥质红陶表里色泽一致,很少施陶衣。

沿用绳纹,出现镂孔纹饰。

新出现鼎、落地式把两足异形□、垂囊式□。

其他主要器形还有敞口鸡冠耳釜、敞口扁腹釜、牛鼻耳罐、折沿罐、镂孔豆、空腹倾斜体支脚。

石器多通体磨光,出现了扁平长条石锛,穿孔石斧、长方形双孔石刀和石纺轮。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 农业和家畜饲养 河姆渡第 4层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等交互混杂,形成 0.2~0.5米厚的堆积层,最厚处超过1米。

稻类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

经鉴定,主要属于栽培稻籼亚种晚稻型水稻。

它与马家浜文化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稻谷,年代都在前5000年,是迄今中国最早的两例稻谷实物,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

这对于探讨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姆渡文化代表性的农具有骨耜,仅河姆渡一处就出土上百件。

采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肩臼处一般穿凿横銎,骨质较薄者则无銎而将肩臼部分修磨成半月形,在耜冠正面中部刻挖竖槽并在其两侧各凿一孔。

还发现了安装在骨耜上的木柄,下端嵌入槽内,横銎里穿绕多圈藤条以缚紧,顶端作成丁字形或透雕三角形捉手孔。

此外,还有很少的木耜、穿孔石斧,双孔石刀和长近1米的舂米木杵等。

家畜主要有猪、狗。

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到处可见,并发现体态肥胖的陶猪和方口陶钵上刻的猪纹。

有一件陶盆上刻划着稻穗猪纹图像,大体是家畜饲养依附于农业的一种反映。

此外,还出土较多的水牛骨头,可能牛也已被驯养。

猪纹陶钵 渔猎 河姆渡出土大量野生动物遗骨,计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和软体动物共40多种。

绝大多数是梅花鹿、水鹿、四不象、麂、獐等鹿科动物,仅鹿角即有 400多件。

鸟、鱼、龟、鳖遗骨数量也不少。

还发现有极少的亚洲象、苏门犀、红面猴等温热地带动物的遗骸。

骨镞达千余件之多,以铤部不对称的长锋或短锋斜铤镞较富特色,另有窄长锋柳叶形镞、钝尖或锐尖的锥形带铤镞等形制。

未见网坠之类渔具,而存在大量鱼骨,有些骨镞当兼用于射鱼。

其他渔猎工具还有木矛、骨鱼镖等。

柄叶连体木桨的发现,说明已有舟楫之便,除用于交通外,可能也在渔捞活动中乘用。

利用禽类骨管雕孔制成的骨哨,既是一种乐器,狩猎时也可吹音用以诱捕动物。

原始手工业 陶器以夹炭黑陶最富特点。

尤其在早期,无论炊器和饮食容器,都属这种陶质。

胎泥纯净,含铁量仅为1.5%左右。

以大量的稻壳及稻的茎、叶碎末为羼和料。

工艺技术上比较原始,器物均为手制,不甚规整;据测试,烧成温度为800~900℃,在缺氧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

胎质比较粗厚疏松,重量较轻,...

西游记经典故事

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

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

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

白骨精化青烟逃遁。

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求未允,无奈痛别暂归花果山,悟空走后,唐僧师徒果中奸计,被白骨精将他和沙僧掳去,猪八戒混战中逃出,急奔花果山,略施计谋,智激美猴王,悟空救师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变化老妖,巧入洞府,一番激战打死白骨精,师徒四人愉快上路,继续西天取经。

原著: 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

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 情投意 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 骨,神爽体健。

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

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 大家须仔细仔细。

”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

”好猴王,他在那马前, 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 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道旁荆棘牵漫,岭山松 楠秀丽。

薜萝满目,芳草连天。

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

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 巍列日光寒。

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 奔逃。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 去那里化些斋吃。

”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

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 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 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 受戒,做了我的徒弟。

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 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 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

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 你,便要念那话儿咒。

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 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

可怜西方路甚是寂寞,更 无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树木,少见人烟去处。

看多时,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

那 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

行者按下云头道:“师父,有吃的了。

”那长老问甚 东西。

行者道:“这里没人家化饭,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 去摘几个来你充饥。

”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为上分了。

快去!”行者 取了钵盂,纵起祥光,你看他?斗幌幌,冷气飕飕,须臾间,奔南山摘桃不题。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

”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

孙大圣 去时,惊动那怪。

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 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 原体。

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真个今日到了。

”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 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

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

八戒、沙僧,虽没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

他的威气尚 不曾泄,故不敢拢身。

妖精说:“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

”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 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 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

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

三藏见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 了?”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

”那呆子放下钉钯,整整 直裰,摆摆摇摇,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面相迎。

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

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 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

叫道:“女菩萨,往那 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

——那女子连 声答应道:“长老,我这青??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

特来此处无他故, 因还誓愿要斋僧。

” 八戒闻言,满心欢喜。

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师父!‘吉人 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

桃子吃 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

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唐僧不信道:“你 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八戒道: “师父,这不到了?”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

赞一下
安逸养殖网
上一篇: 海瓜子养殖技术 海瓜子多少钱一斤
下一篇: 鲢鱼养殖饲料配方 养殖草鱼饲料配方大全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