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肉牛产业在助推精准扶贫方面有何优势?
肉牛产业在助推精准扶贫方面有以下优势:(1) 贫困地区多为肉牛产业优势产区贫困地区多处于边远地区、丘陵山区,江河湖泊滩涂地区等,其共同特点是地广人稀,土 地承载能力强,具有土地潜力大、人口密度低、防疫条件好、环境 承载能力大等特点,发展肉牛业区位优势明显,肉牛业也是当地的 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贫困县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既 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又有较大面积的丘陵、山坡或滩涂天然草 地。
近年来又大多兴建了伺草种植基地。
贫困地区大部分是荒山、 草坡和林地,词草基础条件好,适合放牧词养和林下养殖,饲养成 本低,养殖效益好,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
(2) 贫困地区农民养牛经验丰富近年来,在贫困县区示范建立了“自繁自育”家庭养殖模式和“户繁企育”集中育肥模式。
经 济实用,效益明显。
目前,正在探索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 司+合作社”和“公司+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建立企业和贫困 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生产、合同养殖、品牌运营、统一销售 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全产业链 发展,带动农户发展养牛业,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使贫 困县区肉牛产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3 )贫困地区发展肉牛产业政策环境优越党和人民政府历来 高度重视畜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制定和实施了 国家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畜禽标准化 养殖示范创建、肉牛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 策。
大多贫困地区正在依靠政策积极培育母牛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 种植基地,不断穷实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贫困户如期脱贫。
随着扶 贫资金投入的加大,将为依托肉牛养殖精准扶贫增添更大动力。
作为贫困村的村干部,怎样让贫困户尽快脱贫
记者来到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吴起县,不论是行走在县城繁华整洁的街市,还是辗转于新型民居整齐划一的新农村,到处都能感受到吴起砥砺奋进的发展脉动。
产业扶贫 财政“兜着走” “没有党的好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辉煌。
”谈起自己现在的生活,吴起县铁边城镇油寺村52岁村民曹居清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9月,在各方面的帮扶下,他和老伴儿发展起了两个大棚。
“去年大棚已经看到成效了,两棚香瓜和辣椒卖了7万多块钱,一下解决了不少问题。
明年还想着再承包两个大棚,10亩山地苹果今年已经开始挂果了。
”这让曹居清一刻都不敢耽搁。
吴起县县长李炜介绍:“吴起县在扶贫过程中,着重扶志、扶技、扶德,通过短期产业脱贫加长期产业增收的方式,在贫困户中不断发展壮大养殖、大棚、林果产业,确保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 “扶贫,不但要真扶贫、扶真贫,而且要让产业托举贫困人口致富之路走得长,走得远,让他们都能够身怀一技。
”吴起县委书记董强的话掷地有声。
为推动贫困户脱贫,近年来,吴起县加大财政投入和兜底帮扶力度,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八个一批”工程,努力使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出台后,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现在走在任何一个村子,都是发展产业红红火火的繁忙景象。
”吴起县铁边城镇党委书记宗虎说。
“党建+合作社+贫困户”托起农民致富梦 为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吴起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1个县级指挥部和9个县级领导挂帅的镇(街道)指挥部,整合“四支队伍”形成91个村级指挥部,并实行县级和部门领导包抓镇(街道)、29名县级领导包抓33个贫困村,夯实了1260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确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脱贫不脱贫,群众心中有杆秤。
”吴起县吴起镇南沟村包村干部赵志强说。
发展肉驴养殖是该村脱贫攻坚计划中的一大看点。
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法”的发展模式,该村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合作社推动、农户参与、贫困户全覆盖、整村推进”的模式,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走进贫困户胡布平的家里,3头驴、6只羊、1头猪映入眼帘。
“现在政策好了,每头驴还给补助2000元呢,每天有个事儿干挺好的。
”60多岁的胡布平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为了达到全村贫困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的目的,在发展肉驴养殖业上,南沟村采取了“入股、代养、借养”三种养殖模式。
针对无养殖能力的重点户,将县上财政补贴资金入股到合作社直属的养殖场,实行年底分红,对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的贫困户,农户将驴子买回,交由合作社代养,每月按养殖成本付给养殖场一定的费用,销售所得收入归农户。
对于没有能力购买幼驴的贫困户,他们可以从合作社借驴,待到驴下了仔后,按照约定年限退回合作社母驴,达到“借鸡生蛋”的效果。
“企业+能人+贫困户”撑起致富艳阳天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
”吴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柳志清说,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吴起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采取支部引领、企社联合、订单饲养等模式,使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农家变农场,农民变工人”的角色转换,为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在吴仓堡镇党畔村,提起高起东,村民无不交口称赞。
“自己挣了钱一定不能忘本,要带动全村人一起富起来。
”这位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村主任,同时也是党畔村“起东家庭养殖农场”的场主高起东这样说。
党畔村在高起东的引领下,发挥能人经济的示范作用,采取“能人大户+家庭农场+贫困户+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红的模式,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创业热情和致富主动性。
起东家庭农场现在养殖肉牛80多头,合作的贫困户将县上每头牛补助的2000元入股家庭农场,年末分红每头500元。
目前,有22户贫困户把50头牛的补助金入股家庭农场。
同时入股的贫困户可以在家庭农场打工挣工资、学技术,既做股东,又当员工。
近年来,白豹镇坚持“联动扶贫”,采取“村党支部+企业+基地+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镇党委将镇劳务公司砌块部分资金注入泰宝牧业公司,并将全镇51户184人的重点巩固产业户(含贫困户)加入到泰宝牧业公司,进行场户联动利益分红,今年年底,计划每户分红1000元。
政策好了,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希望吴起镇有更美好的明天。
农村贫困户怎样申请养殖扶贫资金
写好养殖项目的具体规模,养殖数量,预计增加数量,以及资金困难等因素,去本村委会打证明或者盖章签字,在去政府分管农林牧领导签字盖章,最后上报农业局 样本: 尊敬的印江自治县畜牧局: 我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住刀坝乡庙坪村龙门组,以前长期在外务工,仅仅靠打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根据政府的有关扶贫政策,本人想利用自家的林业承包荒山——xxx创办一个林养肉鸡场。
以下为本项目的申请报告。
一、 xxx林养肉鸡场的基本情况 xxx属于刀坝乡庙坪村龙门组,地处两省市(贵州、重庆)三县(印江、沿河、秀山)四乡镇(刀坝、小井、甘龙、沙子坡)的交汇处,刀庙乡村公路也是规划中印江至沿河等级公路xxx路断以上。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工业污染,水源充沛,特别适合养殖加工生产绿色食品。
尤其是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四通八达,便于产品的运输销售。
二、 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前景广阔 我县农民有养鸡的悠久历史,家家都有养鸡的习惯。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县近几年来鸡肉需求量增大,而我县规模化的养鸡场年非常有限,大量肉鸡则是从县外运销来的,这就使得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
若这部份肉鸡由本县肉鸡场来供应,其需求量是相当大的。
同时,还可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己在秀山做肉鸡生意的朋友,把我县的肉鸡运销外地。
所以,在xxx建立一个两万只林养肉鸡场是不愁销路的。
三、 社会效益 1、作为政府财源建设工程的养殖业投产盈利后,按年平均效益,年纯收入近10万元计算,可以使政府获得一笔稳定税收。
同时还可以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一部分产业,比如种植和饲料加工等,让部分农民工直接就业,使相当部分当地村民脱贫,并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
并带动我乡人民一起走发展养殖业致富之路,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础。
2、可提高当地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彻底解决我地村民吃肉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肉、蛋、禽投放市场后,可以起到平抑市场物价,制止不法商贩牟取暴利,将促进我县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在我地兴办发展生态养殖业,是完全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不但扶贫效果明显,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地扶贫开发的进程,希望政府提供政策、技术及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特此申请,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为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15年9月5日...
农村贫困户办理脱贫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甘肃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改变过去依靠传统农业的单一状况,坚持市场导向,发展多种富民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致富。
产业咋选:“什么产业能脱贫?”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东。
2010年,李海东将富硒农业新科技应用于当地中药材种植,“富硒黄芪亩产可达650多公斤,每亩收购价最高时能超过200元。
”能带领数百名乡亲一起致富,李海东高兴极了。
“渭源县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40万亩,年加工中药材7万多吨,综合产值达到13.9亿元。
”渭源县县委书记吉秀介绍,全县217个行政村中,中医药产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的村达123个。
资金咋来:产业扶贫,没有“粮草”可不成。
然而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不得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甘肃农牧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财政部门共同探索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模式,同财政、扶贫、金融办等部门启动出台牛羊蔬菜贷款金融产品,累计放贷户总数达到21.6万户,累计放贷265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19.6亿元。
”康国玺介绍,甘肃省目前向75个贫困县累计放贷16.8万户、230亿元、省级财政累计贴息9.9亿元。
贫困户咋带 “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既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又是脱贫致富的客观现实。
”康国玺介绍,甘肃省把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关键举措来抓,加快培育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先进生产力规模经营的快车。
近年来徽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思路,先后列支6393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建成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853个。
依托产业扶贫,徽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632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7804元,增幅38.6%;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4.2万人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1.73万人,下降58%。
...
听说农村贫困农户脱贫有补贴是不是有
但多与农业有关,有粮食直补,国家的补贴种类很多、旅差费补贴等。
七是做农产品加工业,做到龙头企业、玉米、棉花,或做机耕,购买农机有农机补贴。
五是做进出口贸易、综合农资补贴,小麦,油料作物有种子和化肥补贴;二是从事养殖业,能繁母猪、奶牛等有补贴;三是出租车行业,出租车有用油加价补贴、计划生育补贴、交通补贴、水稻有良种补贴,有进出口补贴,政府为刺激出口,对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会实行特殊政策,给予特殊的经济上或财政上的支持。
六是做政府公职人员,有工资性津补贴,还可能有住房补贴;四是开设农机合作社。
一是从事种植业目前...
贫困村脱贫的“十一有一低于”是什么
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具体指标解读 1.有硬化路:指有水泥路或沥青路通行政村村委会或村小学所在地,通到行政村村口,路基宽4.5米(含)以上,路面宽3.5米(含)以上。
2.有水喝:通过打井、水柜、水窖、引用山泉水、自来水等方式解决饮水问题,且行政村内有水喝的农户比例达到95%(含)以上。
3.有稳固住房:指行政村内95%以上农户有稳固住房,房屋标准与贫困人口"有稳固住房"指标要求一致。
4.有电用:指行政村内95%以上农户接通生活用电,认定达标,不要求生产用电。
5.有服务设施:指行政村村委所在地有办公场所、有宣传栏、行政村内有卫生室,村内无卫生室但群众在距离住所5公里可解决就医的也可视为有卫生室6.有电视看:指所有自然屯通过无线发射信号、卫星接收设备、有线信号等方式,能收听收看中央或广西的广播电视节目,群众能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新闻信息。
7.有网络宽带:指行政村委会所在地或行政村内学校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可以上网,这个村就算通网络宽带了,不要求国内每家每户都能上网。
8.有医疗保险:指行政村内95%以上的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9.有集体经济收入:17号文件中原称为有合作组织,现改为有集体经济收入。
10.有特色产业:指以行政村为单位,有1项以上产业11.有好班子:指村"两委"班子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坚决贯彻民主制度,能履行工作制度,能较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没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12种情形,或者已整顿到位。
12.贫困发生率低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