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灵芝的养殖技术?
天然的环境不是人工可以复制的,具体来说:1、品种:人工栽培的灵芝品种从规模来说,赤芝与紫芝是目前较多的人工品种,其它的品种由于少有研究,如结构复杂、药理作用强烈的平盖灵芝、松针层孔菌等多年生菌种,尚少有人工大规模种植开发,不过随着科技的发达,其它品种的人工种植开发也并非难事!2、菌种退化,药效一代不如一代一般的农作物都在连耕连作(在农业生产上是忌"连作"的)后,品种就会退化,病毒病易发,再也难以种植发展相同的品种!我国灵芝的故乡,但目前我国灵芝产业中所用的菌种存在着严重的品种退化及质量下降等问题。
现在品质较高的灵芝种大多依靠从日本、韩国引进,且数年后同样会退化,这与我国灵芝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
野生灵芝通过担孢子来繁殖,灵芝孢子有四种性别:a1、a2、b1、b2,只有a、b两类不同性别的孢子(a1和b2、a2、和b2)交配才能长出子实体,这是大自然忧胜劣汰规律的体现,也保证了忧质灵芝菌种的繁衍。
而人工栽培灵芝大多采用无性繁殖,即通过菌丝体的分裂一培植菌种,再将菌丝体分割,再次培育更多的菌捉,其间不需要交配过程。
一代代的无性繁殖下去,就像人类近亲结婚一样,必然导致菌种的退化。
而有的人工灵芝都是以工业的方法来发酵培养菌种的,搞不好易诱发各类疾病!3、生长周期短,自然累积程度不够灵芝的质量与品质依靠生长期、环境、温度、湿度、品种等多种因素来完成。
生度期限越长,有效期成分越高,故有千年灵芝一说。
灵芝的有效成分同生长期是按几何数增长的,现在市场上以人工栽培灵芝为主。
野生赤灵芝实体的生长周期约9—10个月左右,平盖灵芝的生长期更长,原始森林中常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灵芝出现。
而袋料栽培的人工赤芝采用化肥培养基,到成熟只需要30天,段木栽培也仅仅三个月左右,导致人工灵芝的药物有效成分累及量低,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
人工栽培灵芝的生长期很短,加上菌种的病毒感染,同一菌种多次接种,农药的大量使用,基料的变化等,使目前的人工栽培灵芝往往是具有其形而无其质,比如,灵芝抗肿瘤延衰老,得高免疫最重要的成分为有机锗,在栽培灵芝中就不含有,多糖含量也只有野生的1/3左右。
药理活性很强的灵芝酸含量很低,各种微量元素差异很大,各种有效成分的活性极低。
如我国用板蓝根治疗感冒、肝炎等多种疾病已是家喻户晓,然而近年来不少病人和医护人员反映,服了板蓝根冲剂没什么药效。
这一问题已由第二医大学药学院乔传卓教授等揭开迷底,他们经过多处的研究发现,由于多年的栽培,不同产地种子的互换,板蓝根也有近2/3无药理活性,徒有板蓝根之名,而无板蓝根之实;我国灵芝栽培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人工灵芝产业的发展。
4、药理成分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目前已分离的有数十种之多,主要有灵芝多糖、灵芝酸(三萜类)、腺苷、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锗和微量元素等。
人工培植灵芝由于其生长环境可科学控制,有效成分较野生灵芝稳定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但有机锗和微量元素往往不易产生甚至欠缺,这是其自有的缺点。
为什么有千年灵芝可使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之说呢,关键还是在于其药理成分的积累时效!5、污染人工栽培最致命的一个缺点,那就是污染,特别是化学污染往往是人类各种疾病的源泉,为什么在工业区中往往致癌或白血病者多呢?无非就是环境的污染,人 工栽培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农药与化学方法来培育菌种,比如栽培过程中要用到农药来控制病菌虫害的控制,说到农药这东西应该大家知道他的作用与害处了吧,蔬菜农药打多了,看上去菜很好,但有些人宁愿买有长虫的菜!在农业上有"自然农耕"之法,绝对的不用化学成分来种植,完全是靠大自然的生物链来解决整个过程,即为天然食品,或是绿色食品!目前也有"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之说,请注意这些概念与纯天然,纯绿色一说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允许与限制使用激素或化学物品的,而野生灵芝才是真正天然的,绿色的你喜欢哪一种,你自己选择了!到底野生灵芝好还是人工栽培好?其实到底是野生灵芝好,还是人工栽培的好,孰是孰非其实无须我们多作解释的,您个人自己完全可以判断,当然也有不泛专家学者会站出来说,灵芝还是人工的好,只能说这是站长商业的角度上他会有各种理由来充分说明人工的灵芝好的,所谓的什么野生有虫呀,有毒呀什么的理由,试问真要是他自己要在山上采到了这样的宝物,他会舍得把野生灵芝丢弃而弄人工的灵芝吗?如果是你也能采到野生的,你会舍得丢弃吗?物竞天择,大自然的恩赐,乃“可遇而不可求也”!
工厂化养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类型?
工厂化养殖的基本特征工厂化养殖的突出特点是高密度、集约化、高产量、高效益,是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电子 技术于一体的养殖模式。
图8 - 1为工厂化养殖车间。
①单位面积(水体)产量高。
传统的池塘养鱼每亩产量一 般是1 000千克左右,配备增氧机械的精养鱼塘年产量一般也就 2 000千克左右。
如果按每亩水深2米来计算,则传统池塘养鱼 每立方米水体的年产量仅约为1. 5千克。
而采用工厂化养鱼每立 方米年产量可达到10千克、20千克、50千克甚至更高。
②生产周期缩短,有利于均衡上市。
由于采用了现代的设 备和管理技术,提供了优良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并且配备了高蛋 白质、全价营养成分生态环保词料,养殖对象吃得饱长得快,少 生病或不生病,生长周期明显缩短。
③饲料系数降低。
由于工厂化各子系统为养殖动物提供了 最佳的生存条件,饲料的转化率提高,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加快, 饲料系数自然降低。
④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易管理。
传统池塘养殖产量以年 产100吨为例,按每亩1吨产量计算,至少需要水面100亩。
而用 工厂化养出100吨,如按50千克/米2计算,则仅占地4 000米2。
⑤养殖排放水排放量少。
工厂化养殖中一般都有养殖排放 水处理和集中回收设施,对环境的直接排放量和影响程度都有限。
⑥受外界气候影响小。
工厂化养殖多在室内进行,受天气、 温度等外界气候影响较小,可实现常年生产。
基本类型目前,我国的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大体可分 为两种:一种是开放式流水养殖,一种是封闭式内循环养殖。
发 展趋势是后一种,既有利于节水,又有利于防止外源性污染。
工厂化养猪技术要点有哪些?
工厂化养猪技术要点:(一)猪种选择选育优良品种和最佳杂交组合是工厂化养 猪的首要条件。
要求瘦肉率高、产仔多、生长快、伺料利用率高及 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如果猪种的生产性能不稳定,差异很大,或 体型大小不一,采用流水式的生产工艺流程就会浪费人力和饲料, 不能充分利用各类栏舍及设备。
(二)标准化的饲养及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保证实行流水式 生产工艺流程,扩大养猪规模,提高猪的日增重和繁殖性能、分娩 舍的利用率,才能保证流水式的连续生产,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三)工厂化养猪场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工厂化养猪场 采用的是流水式的连续生产,猪群需要按计划、按时转舍及合栏饲 养,如不制订出严格计划,生产就会出现混乱。
如饲养员没有按时 做好栏舍的消毒,那么要转的猪群就无法进人栏舍饲养;又如通 风、保暖等机电设备不经常检查或维修,生产中就可能发生故障。
工厂化养猪要求不断总结自己猪场条件设备特点,把每个岗 位操作细化,形成可以操作的操作规程,减少工作反复变更、频繁 变化出现混乱状况,提高工作效率。
一旦工作程序确定以后,就要 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只有不断总结操 作各个环节,持续稳定进行改进,才能不断走人稳定发展状态,企 业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疫病生物防治体系建设与实施大猪场兽医工作主要 内容是:完善猪场疫病防治体系,包括消毒设施配备,消毒制度制 定;疫苗选购、保存、注射种类、剂量、时间确定;猪只生长条件改 善,如夏天降温方案设计、实施等;保健用药时间、种类、剂量;饲养 管理操作制度制定、培训、检查等。
定期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分析, 对猪场防疫指导;各种疫病报表分析、记录;技术人员培训,新疫病 爆发信息收集,高危时期紧急预防方案制订与执行。
螃蟹工厂化养殖的技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又被称为:陆基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工业化养鱼等。
一般是指集中了相当多的设施、设备,拥有多种技术手段,使水产品处于一个相对被控制的生活环境中,处在较高强度的生产状态下,具有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少的特点[1]。
而国外一般称为循环水(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其主要特征是水体的循环利用,它不同于普通的工厂化养殖,其综合运用机械、电子、化学、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和工业化手段,控制养殖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摆脱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限制,是一种高密度、高单产、高投入、高效益的养殖方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实质是养殖生产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可控,可以跨季节养殖,产品像工业品一样可以有计划地均衡上市[2]。
其特点:一是用水量少,可利用较低质水源,对水资源要求较低;二是占地少,对土地资源的要求低;三是养殖密度高,单位耗水产量大;四是易于控制生长环境,鱼类(以及其他养殖种类)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五是饲料利用率高;六是水循环使用,利用系数高;七是排放的废水废物少,能集中处理,对环境无压力或很小;八是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可实现常年生产。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实现无季节差别的全天候高效生产, 实现这个预期效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水处理工艺设施, 但同时也离不开科学有序的运营管理。
水循环系统运转的稳定性跟水循环系统的总水量平衡、生物滤池的定期维护、过滤设施的定期清洗、水质的有效监测、合理的饲料投喂策略、适宜的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等都是分不开的。
所以, 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综合考量的指标, 也是实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稳定生产运营的关键环节。
目前, 国内循环水养殖模式已在高档鱼类如半滑舌鳎、大菱鲆、石斑鱼、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虹鳟等品种上有很好的应用, 国外主要应用于大西洋鲑、虹鳟、欧洲鳗、暗斑梭鲈、红点鲑、鲟、尼罗罗非鱼, 均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除了鱼类之外, 已经越来越多地将此种养殖模式应用于虾类、刺参、贝类等品种。
欧洲龙虾、凡纳滨对虾、九齿团虾、梭子蟹、皱纹盘鲍、东方牡蛎、佛罗里达苹果螺等均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中有了很好的尝试与应用, 只是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还有待提高。
不仅如此, 有些水产工作者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还做了鱼贝共生、虾贝共生、虾藻共生等的有益尝试, 对水质控制、氮磷转化利用、提高综合效益等也做了相应的探讨, 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在养殖种类上拓展, 在养殖空间上也可以大力开拓。
绍兴一家企业已实现用全人工配置海水养殖大菱鲆, 开创了循环水养殖应用前景。
在国家开创现代农业的大力支持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假以时日, 在中国西部边陲新疆、西藏实现海鲜的就地供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从世界范围内看,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的历史较短, 水处理工艺及养殖管理还不完善,有时是受成本控制限制, 所以还不能做到完全的“零排放”, 所以在实际生产运营中, 每日还是要排出一定量的污染物, 如何科学地处理这些“污染物”是摆在水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且, 涉及生物过滤环节, 会有 N2、N2O和CO2的排出, N2O和CO2是典型的温室气体,且N2O 对臭氧层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如何减少和限制这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也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产推广需要克服的一个问题。
尽管如此,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仍然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 是中国开创现代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核心装备的国产化、水处理工艺的成熟化、养殖管理的科学化, 集“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管理工业化”为一体的现代工业化养殖产业新模式将会被建立, 水产业的转型升级, 海淡水养鱼大产业的架构, 才能够实现, 而中国水产业将进入工业化养殖新时代, 届时, 中国不仅是世界水产大国, 也同样会是世界水产强国。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好像广州那边的比较多,但有些是代理的,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厂家,最好是能实地去考察,不要单对比价格,我当时买的时候就去看了几家,最后是跟广州中航买的,用到现在还行,没出过什么问题。
展开
2014年工厂化养殖都怎么样
2014年养什么最赚钱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2013-12-25 文章来源:齐贝网 609次阅读 看到今年养猪的、养羊的、养牛的赚了很多钱,很多人都想要投资养殖业,所以,“2014年养什么最赚钱?”成为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话题。
其实,看到国家对养殖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很多地方政府将畜牧养殖作为地区农民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几十年内养殖业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但是养殖业是一个门类比较广的行业,养殖户养什么才能赚到钱呢? 养猪前景怎么样? 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食品,猪肉需求量年年看涨。
前段时间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猪价下跌,但至少还是平稳的。
虽然后来又受“猪流感”阴影的影响,但现在情况已经稳定,猪肉的刚性需求不会大幅度下跌,猪肉市场稳定。
受养猪效益的驱动和国家对生猪生产政策扶持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养猪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但可繁母猪数量不足,仔猪和饲料价格昂贵,还有疫情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生猪养殖的发展。
所以预计,今后两年内生猪市场不会供过于求,猪价仍会高过成本价,维持在一定水平。
养肉鸽前景如何? 近年来,虽然肉鸽生产稳中有升,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仅广东、上海、海南、江苏和港澳等地年需乳鸽就达1亿只以上,且以白羽王鸽为主;年出口冻乳鸽约2000-5000吨,也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在于肉鸽与肉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养殖肉牛能赚钱吗? 牛肉味道好、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也是比较高的,而且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牛肉价格还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
目前国际国内肉牛市场需求正旺,中国肉牛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明显增强,我国高档的肥牛肉在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十分畅销,市场潜力大。
不过肉牛饲养成本的上升、肉牛繁殖周期长等原因,使之存在一定风险。
但近年来,农户养牛规模有所下降,但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仍在增加,今后几年肉牛养殖仍然持续看好。
养殖鹌鹑怎么样? 近几年来,由于鹑肉蛋的营养价值高、价格适中等原因,内需市场扩展很快,也被民众普遍接受;至于外销市场由于质量与安全性等原因,活货大量出口仍有一定困难,但罐头食品出口仍有一席之地。
养羊怎么样? 近几年来,羊肉价格始终处于攀升的态势,羊绒、羊毛也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羊的养殖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从肉羊养殖前景来说: 1、羊肉成为一种理想、安全的肉类替代品,羊肉的消费量和出口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2、羊肉价格稳定,市场平稳。
从近10年的养殖市场分析看,猪、鸡等的行情均不稳定,价格经常大起大落,而羊的销路看好。
由于肉羊繁殖相对缓慢,数量的增加与市场需求增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之成为广大农民投资小,效益稳的养殖项目。
3、羊肉产量的下降,消费量的增加,导致羊肉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雉鸡养殖如何? 目前,国内市场有限,仅供餐馆、特殊人群消费;国际市场以东南亚和日韩等国为主,港澳地区年需300万-500万只,台湾市场潜力极大,主要以鲜活鸡为主。
养驴前景如何? 驴全身都是宝,开发利用价值大,驴皮、驴肉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和蛋白营养,近年驴产品不断开发成功,农业部已将商品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列入2010年扶植发展项目。
未来养驴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优势是:驴肉细嫩味美,营养高,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称,市场价格高。
养驴成本低,易繁殖,好管理;投入少,见效快。
驴皮是加工中成药阿胶的主要原料,售价高,药厂大量收购,供不应求。
缺点是:目前驴肉市场缺乏消费主流,作为企业原材料的驴皮必需与加工企业挂钩,养驴需以“农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确保获得更多的利润。
乌骨鸡养殖潜力大 乌骨鸡的国内市场容量很大,只要价格适中还会扩大;国外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和日、韩等国家,世界各地华人区也很欢迎,港澳地区主要进口活鸡,台湾和欧美地区的潜力很大,只要乌骨鸡与乌骨鸡产品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生产获得进口国的认证许可,就可出口。
小龙虾养殖前景也不错 淡水小龙虾,又称克氏螯虾、龙虾、小龙虾、大红虾。
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
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低,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
小龙虾养殖与加工逐步成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也是农民增收创效的亮点产业。
我国是小龙虾的主要产区,也是最主要的加工出口国。
近年来,由于大量捕捞,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养殖迅猛发展。
小龙虾成为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他特禽养殖的前景 1、蓝孔雀:若进行规模化养殖与生产化开发,在国际市场会有空间。
2、在国际市场上,鸵鸟产品紧俏,价格持续上扬;在国内市场上鸵鸟肉价很难降到鸡肉价位。
鸵鸟产业应以国际市场为主,而且,只有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才会有竞争力。
3、鹦鹉:我国年产商品鸟2000万-2500万只,主要供出口,东南亚国家和日、韩是主要市场,当前的关键是防疫和检疫要符合进口国标准。
特养水产行情也很好 青虾主攻...
何谓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黄鳝人工养殖池条件包括场址选择、养殖池结构、水 草移植等要素。
1.场址选择依靠水体持续不断地更新来保持养殖环境正常的理化特性, 是本技术的最主要特点,也是高密度养殖有效进行的唯一方式, 一般每100平方米日需水量要保证15立方米,因此工厂化养鳝 场址要选择建在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 污染,有机质含量低,水温昼夜差异不大的地方。
最好常年有流 水,室内室外均可建池。
2.鳝池结构用全砖石水泥结构,内壁光滑,四角修成弧形。
池底铺设5 厘米混凝土,表面水泥抹光(最好用瓷砖贴面),施工应确保不 裂纹、不漏水。
池璧顶部修成“C”形,既可防止黄鳝逃逸,又 可避免鼠蛇的侵人。
每个池5 ~ 30米,四周池壁高40厘米左右, 在池的相对角的位置设3 ~ 4厘米的进水孔两个和排水孔2 ~ 3 个。
进水孔与池底等高,排水孔1~2个与池底等高,另一个高 出池底4. 5厘米,孔口都要装金属网罩防逃。
3.设置水草池内投放一定量的水生植物(水葫芦、水浮莲等),覆盖面 积约为全池面积的23,水草不仅可提供鳝苗潜伏、夏季遮阳降 温和冬季保温,同时更具有极强的水质净化作用。
4.预留投喂场所鳝池中间留出1米宽空置区,作为投喂饵料场所,同时由于 黄饍在水草下活动,可将污物集中于中间,给排污带来方便。
二、 苗种放养1.放养前准备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水浸泡5 ~7天以上,然 后将水放干,再将底下的一个排水孔塞住,注满池水,移植水葫 芦,可另塘培育,也可直接在鳝池中培育,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 力,大约1个月,水葫芦繁殖数量即可满足养殖要求。
2.苗种的选择与处理养殖的鳝种最好选择人工繁育的鳝种,此类鳝种易驯养、成 活率高、苗种纯、病害少,适宜工厂化无土流水养殖。
但这类鳝 种数量较少,目前黄鳝苗种大部分来自野外捕捉和市场选购。
无 论哪一类鳝种,放养前均需进行严格挑选,剔除瘦弱、伤残、病 鳝,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醚沙星2克浸洗3~ 5分钟,防止霉病发生和清除黄鳝体表的寄生虫。
3.放养密度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4 ~5千克。
放养时应注 意同一池放养的鳝种规格力求一致,宜一次性放足。
避免因规格 不整齐引起大吃小的现象。
鳝种放养后,保持每个鳝池有少量流 水,水深5 ~6厘米。
待鳝种摄食正常后,应在鳝池中搭养少量 泥鳅,数量占放养量的3%左右。
让泥鳅上下游窜,防止黄鳝在 高密度状态下引起相互缠绕,降低黄鳝病害发生率。
三、 投饵1.驯食驯食与池塘养鳝相同。
2.投饲投饵要坚持“四定”、“四看”原则,投饵方法与池塘养鳝 相同。
四、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当载体自身净化能力不能有效抑制养殖水体的恶化时,通过 人为措施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水质调控主要通 过微流水和彻底换水两种方式结合来实现。
(1)保持微流水微流水的流量(5 ~30平方米养殖池) 应控制在每小时0.01 ~0.1立方米,早春及晚秋保持下限,高温 季节取上限。
水源方便或建有蓄水池时,可24小时持续进行。
水源不便或无蓄水池时,可在投喂前后4小时集中进行,流量可 适当增加到每小时0. 4立方米。
(2)换水彻底换水对黄鳝养殖极为重要。
一般每3 ~5天 彻底换水1次,高温季节取下限,其他季节取上限。
如果没有微 流水配套,应2 ~3天彻底换水1次。
换水宜在上午进行。
当水 彻底排干后,用扫帚将集中于中间空置区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 扫至水口排掉,同时将繁殖过密的水葫芦清除一部分,清除水葫 芦时注意将潜伏根系中的黄鳝清出。
2.排污排污作为水质管理的必要环节,可以彻底减少水质恶化的污 染源,同时也可降低载体的有机负荷,生产中结合换水进行 排污。
3.巡塘每天进行巡池,巡池的内容有防止老鼠及蛇类侵人;及时清 理死亡和体质衰竭的鳝苗;保持进排水系统的畅通;雨季尤其是 暴雨季节严防溢池事故发生。
4.及时分池伺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嬉鱼如果出现大小不勾时,生长相差悬殊,要及时将大鳝分开饲养,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一般 40 ~50天分池1次。
5.高温管理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使载体温度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保 障黄鳝的正常摄食和快速生长。
主要是通过加强水质管理及排污 的力度、提高水葫芦的覆盖密度等措施,以降低载体的温度。
确 保养殖水体水温不超过30℃,必要时可以通过加强进水、加盖 遮阳网以降低水温。
6.越冬管理逐渐降低水质管理及排污的频率,停食后可停止排污;冬季 来临之前,维持水葫芦的覆盖密度,必要时增加一些草类覆盖, 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排污采取人为措施,切断和消除载体的污 染源。
鲟鱼工厂化养殖饲料投喂的方法是什么?
可以直接将颗粒饲料投人池内,适宜温度下的日投喂次数 和大体投喂。
转人商品鱼池的鱼,应是完全接受配合饲料的鱼 种。
因此,转人后可直接投喂颗粒饲料。
如果是没有完全驯化好的鱼种,应在人池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用混合饲料或继续完 成驯化。
混合饲料可采用下列成分比例:碎鱼肉70%,配合饲 料20%,水解酵母5%,磷脂4%,预混料1%。
流水水池养殖 鲟鱼时,鳄鱼的营养几乎完全来源于人工投喂,因此,投喂率较池塘要高些。
灵芝栽培技术的栽培技术
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
灵芝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
培养料入棚前菇棚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
春种以4~5月最佳,秋种以9~10月最好。
灵芝是喜温型真菌,菌丝生长温度以26~28℃为最佳,子实体在24~28℃温度下长势最好,低于18℃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
发菌期间,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50%~60%。
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
当菌丝题发满料袋溶剂三分之二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
棚内以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
经25~32天,菌丝便可长满料袋。
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均匀,可挑出单放。
当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
出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
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
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时喷水保湿。
灵采收加工:野生者全年可采收;人工培养者在子实体成熟时采收。
采集子实体,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或晾至八成干,隔水蒸1小时,晒干,以防虫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