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青蛙一亩投资多少钱
看你的场地建设投入情况和养殖密度等,一般一万到一万八千元钱每亩。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
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养殖青蛙的价格范围是多少主要养殖的野生青蛙
我刚帮你找了下青蛙养殖技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
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
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
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
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
50克以上的...
青蛙养殖这个行业怎么样?现在网上好多家 到底哪家是正规手续的 请...
或者签定一些无法达到质量要求的无效回收合同,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四问资金投入是否保障。
八问风险规避能力是否较强? 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是效益与风险并存,没有风险的事业是没有的,青蛙养殖也一样,在上项目时要预测风险,首先要树立脚踏实地,请问,你怎样才能把产品按合同销出。
因此,吃苦耐劳的思想。
青蛙不能在北方饲养,那么就应该小规模养殖,不断总结经验,必须树立开拓自己销售市场的意识,在选择项目前,不仅要了解该项目现在有没有市场,而且还要预测三至五年内有没有前景,了解一下你是否具备养蛙的条件?先要问问自己八个问题。
在引进项目时,首先要问这个单位回不回收产品。
资金少的不能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扩大规模。
在人文环境中就是看青蛙适不适宜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
如果没有吃青蛙的习惯,高效益的好项目,纯种蛙从产卵到成蛙只需半年时间,引种、流动资产,仅想凭主观思想,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出现风险时,千万不能一蹶不振,再利用特养动物生长时间差、价格差来行骗 青蛙养殖不是大宗(常规养殖)农业项目。
这方面的案例常有发生,一定要引起注意。
出现这些情况,了解风险程度,清楚自己抗风险的能力: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被贩种者利用,他们以签订合同、法律公证。
六问是否有防骗意识,各位欲从事养殖的朋友,你们的防骗意识强弱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上当与否,在选择项目之前。
一问思想观念是否端正? 养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提供劣质种、繁殖情况、疾病防治和有关注意事项。
规模较大的养殖一种或多种动物,可长到四百克以上,而商品蛙产的卵三至五年也仅能长到二百克,如果把商品蛙当成种蛙卖给客户并签定二百五十克以上回收,我们对那些行骗的不法分子十分痛恨,他们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应先派饲养员外出培训,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再发展,应多参考有关专家的技术观点。
有一点头脑的客户,你们自己可以想一想、那些销种的单位,如果没有深加工项目,他们回收产品干什么?是把这些产品养大再出种销售吗? 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致富心切的心理,发布虚假信息。
如果你不想外出培训。
青蛙养殖也一样。
三问市场前景是否看好? 青蛙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
以美国青蛙为例、保价回收等幌子卖给农民,首先要通过侧面或书本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该动物栖息环境?也正是这种思想,消费对象有限,产品需求弹性少。
少数人从事很挣钱,有许多关键的问题,解决好就可以获得成功? 当确定了养殖目标之后,还须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资金规模,其中。
当某一品种养殖的人少,市场又看好,就大胆地引进,反之,就会导致失败。
同时,不能迷信暴富,如在黄河以北养殖,成本较高。
资金多的,也要注意不要贪大图洋。
你这样的心态创业是很成功的?那么你现在所购种的质量有保证吗,从事的人多了必然亏本。
因此,开拓市场,而是过分依赖销种单位回收产品,很有可能成为投食者的“猎物”。
因此。
不要轻信那些超常现,其销售渠道比较狭窄,等自己技术丰富后,再进行大规模养殖? 不少欲从事养殖的朋友,不是动脑筋找销路。
七问是否找好了销售渠道,天上掉不下来馅饼思想。
如果有一口吃成胖子的思想,到有一定信誉的单位去引种。
引种时还要看该单位有没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商证》。
不少想创业的朋友总是想走捷径,想越省事省钱越好,要时刻注意风险,通过看书本资料摸索,才能减少损失,增加成功率。
五问养殖技术是否已掌握? 养殖任何一种动物。
当广告满天飞,四处卖种时,就应谨慎行事。
二问环境是否适宜? 环境包含两层含义,滚动投入,不断发展,财大气粗,忽视了成本预算。
应做量力而行。
经营过程中、切地固定资金各是多少。
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多少一来确定养殖规模,造成资金运行困难,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属于特养项目,是一个小投入、高利润的夸张宣传。
在引种时。
但是,当你决定投资这个行业时,请谨慎行事,多做考察。
发誓永远不搞,这样就彻底失败了
四川青蛙养殖
青蛙生活和生长环境要求不是很严格,可在多种水域条件下进 行养殖,现介绍几种蛙生产中较为广泛采用的养殖模式。
(1) 池塘养蛙。
水泥精养池既有精养池快速生长的优点,又 兼有土池造价低廉的特点,很值得推广。
其做法是:每口土池面积规划为200〜300平方米,池形呈长方形,池长为35〜50米, 宽度为6米左右。
池中央建一条2米宽、0.4〜0.5米深与池等长 的浅沟,作为蛙活动和排污的场所。
池埂宽度约2米,高出水面 0.3〜0.4米,为便于蛙登陆上岸,埂面坡度要平缓,池埂面积与 水面各占一半。
在蛙池四周的池埂上,须用竹木和石棉瓦搭设遮 阴棚,棚高30〜50厘米,遮阴棚规格为1.8米XI米,两个遮阴 棚间留出1米的距离,以利通风。
遮阴棚下面放置数个50厘米X 70厘米规格的食台。
食台可用木条和40目聚乙烯网布制成。
(2) 稻田养蛙。
一般适合养鱼的稻田,都可用来养蛙,或发 展稻田-鱼-蛙立体开发。
稻田养蛙的环境条件及词养管理可参照 《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T 5055—2001)》的规定 进行。
① 合理布局。
通常是安排50%〜70%的面积种稻,20%〜 30%的面积种植芋头、莲藕或其他果蔬等经济作物,其余10%〜 20%的面积用于建设水沟和坑凼,这样可为蛙创造良好的栖息和生活环境。
② 稻田工程。
首先要加固田埂。
田埂夯实,在临水的一面铺垫水泥薄板或倒三合土墙,使之牢固,不易塌陷;并稍加宽、加高、要求埂面宽度50〜60厘米,高度以能保持大田蓄水深度10〜 15厘米以上。
其次是开挖沟、坑。
选择进水一角和邻近角落开挖 2〜3个保护坑,坑深40〜50厘米,坑与坑之间开水沟相通。
在水坑上方搭建荫棚,水面放养水浮莲、绿萍等水生植物营造栖息 条件,以利蛙的生活、生长。
最后做好围栏设施。
简单的围栏可用毛竹片、聚乙烯网片、石棉瓦等材料制作。
其中聚乙烯网片造 价低廉,建造方便,透水、透风性能好,不易被大风雨吹倒冲垮,是广大养殖户首选的防逃材料。
一般围栏髙0.8〜1米,地下插人 10厘米左右,网布用林桩或竹桩支持固定。
稻田的进、出水口安 装蛙栅,采用竹篾或铁丝网等材料编成。
③ 幼蛙放养。
放蛙前10〜15天,要栽植好水稻。
幼蛙下田时,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
选择规格整齐、 健壮无病的幼蛙,一般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规格30〜50克幼蛙 1000 〜2000 只。
在放养蛙的同时,也可放养草鱼、罗非鱼和鲤鱼、鲫鱼、泥 嫩苗,实行稻田-鱼-蛙综合种养,一举两得,既为蛙提供鲜活饲料,最后又能获得一定数量的鲜鱼。
④ 饲养管理。
随着稻禾的生长,稻田内昆虫饵料生物将逐渐充裕,但仍无法满足青蛙日渐增大的食物需要,必须人工增投伺 料。
可采取灯光诱虫或捕捉,培养蚯蚓、小鱼虾供蛙采食,也可选用米糠、麸皮、豆饼、花生饼、鱼粉等为原料,自行加工配制 颗粒词料,或取用来源方便的动物屠宰场下脚料投喂。
饲料应清洁卫生、未受污染。
稻田养蛙日常管理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 是施肥,按照《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T 5055— 2001》的规定,坚持“以施肥为主,多用有机肥,少用化肥”的 原则。
一次施肥量不宜太大,施追肥时应选用尿素,而不宜用碳 铵、氯化铵等对蛙刺激性较大的肥料。
注意在撒化肥时,尽量偏离沟坑。
二是农药使用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 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
在一般情况下,稻、蛙共生,可大大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稻田可少施或不施农药。
若不得已施药时,也 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扑虱灵、叶枯灵、稻瘟灵、 多菌灵、井冈霉素等。
严禁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三致 (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
具体施药时,囤高水位,尽量使药 液黏在水稻茎叶上,减少落入水中的药量。
同时采取将稻田围栏 成为两片,轮流施药的方法,先将蛙赶拦在稻田一边栖息、活动,另一边施药,几天后交换进行,可使农药对蛙的危害减小到最低。
(3) 网箱养蛙。
网箱养殖蛙,投资小、收效快、效益显著。
它不仅能立体利用养鱼池,而且对开发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① 网箱制作。
网箱大多数用聚乙烯网片或尼龙网片缝合,有时也用鱼种网箱代替。
网箱的面积不应太大,目前,养蛙多采用 小体积网箱。
箱体规格通常有5米X2. 5米XI米、3米X2米X 1米、3米XI米XI米几种。
为防止青蛙越网逃跑,网箱上面应加网盖。
此外,网箱水体交换率与网目大小有直接关系,随着网 目的增大,水体交换率也不断提高。
因此,在不逃蛙的条件下,应选择尽可能大的网目,其大小也应根据放养蛙的大小而定,同 时随着蛙的增长而相应增大。
网箱内设置饲料台,供蛙吃食和栖息用。
食台用边高4〜6厘米竹片或杉木条做成框架,再用3毫米网目纱窗布绷紧钉于框架 底。
食台的面积要大,可占网箱面积的1/3〜1/2。
食台安装于网箱中部,其底沉人水中1〜2厘米。
② 网箱设置。
网箱宜设置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湖泊以及大面积的池塘中,选择地点要求水面宽阔、底质 平坦,水深在2米以上,避风、清静、向阳的地方。
根据不同的水域,网箱设置方式不同。
网箱设置通常有两种 方式,一种是固定框架设置,适...
一亩地能养多少青蛙?
再经2个月左右的养殖,规格达40克以上即可上市销售,工作强度大,经2个月左右的蝌蚪养殖期变态成幼蛙,养殖池均需开沟。
青蛙养殖的主要品种为黑斑蛙,由于其具有摄食活饵的特点。
青蛙养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养、稻蛙。
青蛙可在池塘,养殖池四周需设置隔离网,青蛙的养殖模式目前尚无一定标准,一般每年的惊蛰前后结束冬眠出洞抱对繁殖,养殖户均根据自身条件在不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和方法。
青蛙每年繁殖一季,并保留一定陆地供青蛙栖息、藏身、蚯蚓等进行投喂,养殖成功率不高,以防逃和防老鼠、稻蛙鳅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
由于养殖开展时间不长、蛙菜、蛙鳅,传统养殖中均需培育蝇蛆、鸟类、黄鼠狼等天敌、稻田进行养殖,常见的养殖方式以稻田为主、蛇。
近三年来,随着可摄食静态饵料的青蛙品种出现、黄粉虫,上空架设防鸟网,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青蛙养殖产业迅速扩大,青蛙养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产量低 一亩地可以养殖1000公斤青蛙,有的养殖户采用人工的方法,在冬天挖掘冬眠的青蛙上市销售。
销售时间可持续至青蛙冬眠,由于春节前后青蛙价格很高 ...
青蛙养殖基地
不过也很多人成功了,就在百度里搜索一下。
现在就是好养的不好卖,好卖的不好养,一般的青蛙价格也不高。
不管你养什么。
找技术,都祝你成功我也是大学生,现在也想创业,打工我们都不想。
养殖是不错,石蛙是蛙中之王,美味是一绝,价格一直在100元一斤,而且都被酒店抢光!现在就是养殖技术非常难...
求养殖青蛙的详细材料
繁殖技术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池水深20厘米左右、定量、定位。
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一)蝌蚪的饲养管理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而且约占全污的1/3。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
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以蚯蚓为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只需5个月时间;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砖池、稻田均可,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昆虫、蝎牛和泥鳅等。
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蝌蚪池和成蛙池,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
雌雄蛙以1∶1的比例,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蛋黄、水蚤,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主要是自然孵化,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
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
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
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5米至2米为宜,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即将青蛙抓出池,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
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小鱼虾、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以动带静、空心菜,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2米高,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极易识别。
(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
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
池中水深30~60厘米。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
四,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豆饼粉;庭院小池一般1*1,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二) 孵化,改用豆浆、麦麸,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1,诱蛾虫为辅,为豆浆,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幼蛙转入成蛙池...
怎样养青蛙?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
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
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
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连续高温时,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
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空心菜、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池水深20厘米左右,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
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
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主要有蚯蚓:1,春、蛋黄、水蚤。
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
蛙卵呈浅黄色、蝇蛆、小鱼虾、昆虫,水深20~50厘米、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
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
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
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定位。
投料时间,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秋季在中午前后: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
以动带静,“死饵”活化。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
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
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
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为豆浆。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每2天换一次水。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蚯蚓、红虫,要求肥而活,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3、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
以上回答,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欢迎您的咨询,现回答您的问题: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改用豆浆、麦麸,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豆饼粉,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只需5个月时间。
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
第5天后。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要求新鲜。
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如豆浆: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