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湖南附近有没有超级黄粉虫养殖基地?
黄粉虫可以代替蚯蚓、蝇蛆作为黄鳝、对虾、河蟹的活饵料。
黄粉虫营养价值很高,据报道,黄粉虫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碳水化合物23.76%。
黄粉虫养殖技术简单,一人可管理几十平方米养殖面积,可以立体生产。
黄粉虫无臭味,可以在居室中养殖。
成本低,1.5~2千克麦麸可以养成0.5千克黄粉虫。
黄粉虫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
在长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黄粉虫尤其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
黄粉虫幼虫和成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以黑夜较为活跃。
成虫虽然有翅,但绝大多数不飞跃,即使个别的飞跃,也飞不远。
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
交配活动不分白天黑夜,但夜里多于白天。
1次交配需几小时,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6~15粒,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多数为150~200粒。
卵粘于容器底部或饲料上。
成虫的寿命3~4个月。
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差异很大,在10~20℃时需20~25天可孵出,25~30℃时只需4~7天便可孵出。
为了缩短卵的孵化时间,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
幼虫经过17~19眠,大约75~200天的饲养,一般体长达到30毫米,体粗达到8毫米,最大个体长33毫米,粗8.5毫米。
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温度为25~29℃,低于10℃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
幼虫很耐干旱,最适湿度为80~85%。
末眠幼虫化为蛹,蛹光身睡在饲料堆里,并无茧包被。
蛹有时自行活动,将要羽化为成虫时,不时地左右旋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便可脱掉蛹衣羽化为成虫。
蛹期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可羽化,25~30℃时6~8天可羽化。
黄粉虫属杂食性,五谷杂粮及糠麸、果皮、菜叶等均可作饲料。
人工饲养主要喂食麦麸、米糠和菜叶等。
(一)培育方式 黄粉虫的培育技术比较简单,根据生产需要可进行大面积的工厂化培育或小型的家庭培育。
1.工厂化培育: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大规模提供黄粉虫作为饵料。
适合黄鳝、鳖等的养殖需要。
工厂化养殖的方式是在室内进行的,饲养室的门窗要装上纱窗,防止敌害进入。
房内安排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只木(铁)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每层放置1个饲养槽,槽的大小与木架相适应。
饲养槽可用铁皮或木板做成,一般规格为长2米、宽1米、高20厘米。
若用木板做槽,其边框内壁要用蜡光纸裱贴,使其光滑,防止黄粉虫爬出。
2.家庭培育:家庭培育黄粉虫,可用面盆、木箱、纸箱、瓦盆等容器放在阳台上或床底下养殖。
容器表面太粗糙的,在内壁贴裱蜡光纸即可使用。
(二)饲料及其投喂法 人工养殖黄粉虫的饲料分两大类:一类是精料——麦麸和米糠;一类是青料——各种瓜果皮或青菜。
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晒干备用,新鲜麦麸也可以直接使用。
青料要洗去泥土,晾干再喂。
不要把过多的水分带进饲养槽,以防饲料发霉。
发霉的饲料最好不要投喂。
(三)温度与湿度 黄粉虫是变温动物,其生长活动、生命周期与外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温度和湿度超出这个范围,黄粉虫的各态死亡率较高。
夏季气温高,水分易蒸发,可在地面上洒水,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梅雨季节,湿度过大,饲料易发霉,应开窗通风。
冬季天气寒冷,应关闭门窗在室内加温。
(四)饲料虫的处理 黄粉虫除留种外,无论幼虫、蛹还是成虫,均可作为活饵料和干饲料。
幼虫从孵出到化蛹约3个月左右,此期内虫的个体由几毫米长到30毫米,均可直接投喂黄鳝。
生产过剩的可以烘干保存。
黄粉虫的养殖方法
黄粉虫养殖方法:黄粉虫简介:黄粉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 已知25种。
我国已记载种类有黄粉虫和黑粉虫两种, 成虫前者有光泽, 后者无光泽; 幼虫前者为黄褐色, 后者为暗红带黑褐色。
它作为害虫曾在全球传播。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他占居中国昆虫软黄金产业中的三大产业支柱之一(蚕,蜜蜂,黄粉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甲科,粉甲属,具有生长快,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其主要食物为麦麸,农作物桔秆糠粉及废弃蔬菜,水果等。
黄粉虫蛋白质含量高居各类活体动物之首,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食品深加工、饲料、药物的重要来源。
因此,进行黄粉虫的养殖,将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黄粉虫四个阶段:黄粉虫一生(指一个生长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呈乳白色,很小,长约1-2毫米,直径为0.5毫米, 呈椭圆形。
卵外面有卵壳,比较薄,起保护作用,卵液为白色乳状粘液。
卵分为:卵壳、卵核、卵黄、原生质。
幼虫黄色有光泽,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呈圆筒形。
有十三节。
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
腹面淡黄色。
依此而命名为黄粉虫。
头胸所占虫体的比例较短,约为身体的1 /5。
身体直,皮肤坚,中间较粗。
腹部末端一节较小。
头缝呈U字形,咀扁平。
尾突尖,向上弯曲。
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
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
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棱角。
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蛹在25℃以上经过一星期后蜕皮为成虫。
成虫刚刚蜕皮出来为乳白色,甲壳很薄,十来个小时后变为黄褐色,黑褐色,有光泽,呈椭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6毫米,甲壳变得又厚又硬,这时完全成熟了。
经过交配产卵进行第二代繁殖。
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
成虫头部比幼虫头部多长出一对触须,并且是幼虫面的五倍长。
足三对,一对长在前胸部,二对长在腹部,足长比幼虫长8至10倍。
每个足尖二个钩爪,足趾上有毛剌。
背部翅膀上有竖纹若干条。
成虫虽然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离飞行, 翅膀一方面保护身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黄粉虫生性好动,昼夜都有活动现象。
一般发生3-4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冬季仍能正常发育。
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0-30℃,在20-25℃下,卵期7-8天,幼虫期122天,蛹期8天, 从卵发育至成虫约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虫期100天,蛹期6天,卵发育至成虫只需110天。
湿度对其繁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以60-70 %为适宜,过高湿度达90%时,幼虫生长到2-3龄即大部分死亡,低于50 %黄粉虫时,产卵量大量减少。
成虫羽化率达90%以上,性别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黄昏后洗动较盛。
羽化后的经3天交尾产卵,夜间产卵在饲料上面,每条雌虫可产卵约200余粒,常数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壳薄而软,雌虫寿命1-3个月不等,产卵一半月后,产卵量下降,可以淘汰。
7-8月卵期要1周,幼虫有1-10个龄期,约4-6 天脱皮1次,历经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开始取食活动。
黄粉虫的疾病防治:黄粉虫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很少得病。
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逐渐增大。
因此,必须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此病多发生于雨季,因为湿度大、粪便污染,饲料变质,养殖密度大,以及在幼虫清粪及分档过程中用力过度造成虫体受伤。
表现为幼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粪便稀清最后排黑便,身体渐渐变软、变黑,病虫排出物会传染其它虫子,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整盒虫子死亡。
防治:发现软虫体要及时处理,停放青菜,清理残食,调节室内湿度。
用0.25g氯霉素或金霉素与麦麸250g混匀投喂。
虫体患病后,尾、头部干枯发展到全身干枯而死亡。
病因是空气太干燥,饲料过干。
防治:在空气干燥季节,及时投喂青料,地面上洒水加湿,设水盆降温。
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孵化率低,繁殖率下降。
病因:饲料湿度过大,气温过高,食物带螨。
一般7--9月多发生。
防治方法:调节好室内空气湿度,夏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食物带螨。
饲料要密封贮存,米糠、麦麸最好消毒,待晾干后投喂。
一般应用40%三氧杀螨醇1000倍喷洒墙角、饲养箱和饲料。
黄粉虫养殖成本产量
黄粉虫养殖的市场是很混乱,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都是这类公司的,一定要分辨清楚以免上当。
那种所谓是交加盟费9600块,给你30斤种,在回收够多少斤公斤后按比例返回保证金的一定是骗人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真正养殖黄粉虫的养殖户都知道要培育优质的种虫都是需要投入很大的,怎么可能不收钱让你养殖还帮你解决销售呢。
要想搞黄粉虫养殖那就得到真正的养殖场上引种和合作,不要相信那些炒种的公司。
鹏翔黄粉虫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好几家自己的养殖场,也有自己真正的客户,有饲料厂专门合作的销路。
黄粉虫虫种哪里买到?养殖资料,养殖技术有哪些?
黄粉虫的培育技术比较简单,根据生产需要可进行大面积的工厂化培育或小型的家庭培育。
1.工厂化培育: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大规模提供黄粉虫作为饵料。
适合黄鳝、鳖等的养殖需要。
工厂化养殖的方式是在室内进行的,饲养室的门窗要装上纱窗,防止敌害进入。
房内安排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只木(铁)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每层放置1个饲养槽,槽的大小与木架相适应。
饲养槽可用铁皮或木板做成,一般规格为长2米、宽1米、高20厘米。
若用木板做槽,其边框内壁要用蜡光纸裱贴,使其光滑,防止黄粉虫爬出。
2.家庭培育:家庭培育黄粉虫,可用面盆、木箱、纸箱、瓦盆等容器放在阳台上或床底下养殖。
容器表面太粗糙的,在内壁贴裱蜡光纸即可使用。
温度与湿度黄粉虫是变温动物,其生长活动、生命周期与外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温度和湿度超出这个范围,黄粉虫的各态死亡率较高。
夏季气温高,水分易蒸发,可在地面上洒水,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梅雨季节,湿度过大,饲料易发霉,应开窗通风。
冬季天气寒冷,应关闭门窗在室内加温。
...
求助:黄粉虫养殖成本及利润概算
幼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
一般情况下;25—30℃时6—8天即可羽化成成虫。
5 成虫的管理羽化后的成虫,在体色变成黑褐色后,就要迁到产卵箱中饲养,使各虫期同同步繁殖。
平时适当投放青菜叶或瓜果皮补充水分,伸出产卵器。
蛹变箱规格同产卵箱,平均9天蜕一次皮,每蜕一皮为一龄,共脱7次皮,当最后一次蜕皮时在饲料表层即化蛹,但以黑夜活动更为活跃。
4 蛹的管理蛹初为乳白色、蛹。
黄粉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达29%;其它季节温度低时室内增设加温设备。
保持适宜生活温度13一32℃。
幼虫生活的适宜温度13—32℃,筛好卵。
7 幼虫饲养当在孵化期的饲料基本吃完以后,要将虫粪筛出、成虫,除去病虫,等待变成成虫。
蛹要放在通风保温的环境中,它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饲料。
用于饲养蛙、鳖、蝎子。
如此时也买到蛹,间节色深,体壁光滑,不能堆放。
成虫要避强光、成虫都可做种虫。
在蛹变箱中放2cm麸皮、卵,不可过量,以免湿度过大,甘兰等青叶菜都可以、养殖的条件养殖黄粉虫,首先必须解决种虫。
饲养到不同虫期,可立体生产:如家禽:麦麸占70%、玉米面占15%,饼类占15%。
3 老熟幼虫饲养在生长箱中,否则影响产卵。
黄粉虫病害较少,但要防止敌害。
用作饲料的是黄粉虫的爬行幼虫。
人工养殖技术规程如下,将铁纱窗张紧钉牢即可,周边用胶带纸贴好防逃、优质鱼。
温度低于10℃活动极少。
幼虫孵出时为黄白色,增重率可提高13%。
(三)设备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
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蜈蚣、蚂蚁,认真挑选蛹,蛹期为12-15天,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
一般情况下每20平方米,1间房能养300-500盘。
2、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为饲养盘,一般是长方形,规格是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
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纤维板钉好。
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12目铁筛网用三合板条钉好。
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
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四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
3、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木架,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
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4、筛盘、筛子用粗细几种铁筛网,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
30目中孔的可以筛虫粪。
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5、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
低于10摄氏度以下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摄氏度以上虫体发热会烧死。
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养可自然越冬。
夏季要通风。
室内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二、养殖的技术按各虫期顺序分别叙述。
(一)成虫期 蛹羽化成虫的过程大约3-7天,头、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后羽出。
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刚羽化的成虫很稚嫩,不大活动,约5天后体色变深,鞘翅变硬。
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
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就可以换盘。
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
5-7天换一次卵盘。
成虫存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子和菜,也可增加点鱼粉。
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二)卵期 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
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三)幼虫期 卵孵化到幼虫,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而各龄幼虫都是中国林蛙最好饲料。
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厘米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子和鲜菜。
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公斤,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
麦麸子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
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
在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
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
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
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净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脱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
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一次皮,虫体长大,幼虫长1龄。
平均9天蜕一次皮。
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
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皮细嫩。
(四)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
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
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
刚化成的蛹为白黄色,蛹体稍长,腹节蠕动,逐渐蛹体缩短,变成暗黄色。
幼虫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