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成蟹生态养殖中割完草后,水浑该如何处理?
养海里螃蟹用什么水怎么喂?海蟹养殖很麻烦的,以梭子蟹为例介绍一下海蟹的养殖方法! 梭子蟹的养殖技术 国内梭子蟹人工工厂化育苗早在1987年在天津首获成功,进行人工放流,到1992年在福建江浙一带已有小规模海捕蟹苗养殖经验,到1997年在日照、赣渝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工厂化人工育苗,进行虾池养殖梭子蟹,到2000年,梭子蟹池塘养殖从江浙、山东沿海风行全国。
梭子蟹养殖时间短,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国梭子蟹养殖基本处于池塘粗放养殖,虾蟹混养,半精养等模式下,由于技术水平跟不上,梭子蟹的产量并不高,有的甚至管理不善造成蟹病暴发,发生大量死蟹事故。
为健康发展养殖梭子蟹事业,在此特述梭子蟹的健康养殖技术。
梭子蟹 梭子蟹 一、 场地的选择与构建 梭子蟹养殖以土池为佳,养殖场应选在沿海泥质或砂质潮间带以上的荒滩、盐碱地,一般要求潮差较大、潮流畅通,盐度较稳定、池塘进排水方便等为好,最为理想的是位于潮间带,利用潮差纳水。
池底以细沙底为佳,沙质底的池中其它生物含量较少,病毒的寄生宿主少,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海水盐度一般在20~35之间,pH在7.8~8.6之间,远离污染源,水质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
池塘面积为5亩~20亩,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宜用塑料网插底将大塘分隔,以防止由于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使梭子蟹集中而导致局部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残食。
水深1.5米~2米为佳,池塘水过浅不利于梭子蟹的栖息和生长。
进排水方便,在池塘四周挖宽4米、深0.5米的环沟,加高池埂1.2米,每只塘口设置进排水涵洞各1个,每两排塘口建进排水渠道各一条,设进排水闸门、拦网等。
塘底有向排水闸门的降坡度,四周堤内有两米宽左右的缓坡,以便进排水,同时也利于梭子蟹活动,边坡面积大,坡比为1:2。
池底铺设中、粗砂,用石头、混凝土制件、瓦片等设置壁障,构成梭子蟹隐蔽场所,减少蟹间自残,每汛能自然纳潮10天左右,并备有提水泵,以确保小潮时养殖水源的供应,另外要配置适量的增氧设备。
梭子蟹无打洞越堤的习性,不必设置防逃设施。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池与消毒 放养前两个月排干池水,根据池底的污染情况决定清池方法。
如果池底黑化层在10cm以下,可将池底翻耕,充分氧化曝晒,曝晒时间要在1个月以上;如果池底黑化层超过10cm以上,要将淤泥彻底清除出池塘。
养殖池的消毒一般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不仅能够杀灭有害生物,还能有效改善底质,生石灰用量一般为100kg/亩~150kg/亩,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5%)用量一般为30ppm~50ppm。
方法是先将池内进水30cm~40cm,选择晴好天气,将消毒药物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再亩施15千克茶籽饼,清除肉食性鱼类和吞食蟹苗的水生动物,2天~3天后将水排净晾晒,直至药性消失。
一般在当年养殖结束后的秋末或初春进行清池。
2、进水与施肥 放苗前7天~10天,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进水40厘米~60厘米,然后施氮肥20毫克/升,或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料如鸡粪等,肥效较长。
施肥方法是将发酵好的粪肥装入网眼稀疏的蛇皮袋内,将袋子放入池塘四周水体内或将袋子垂挂在进水闸周围水体中,虽然肥水时间较长,但不易污染水质,操作简单且方便。
用无机肥肥水时一般选择尿素、过磷酸钙等,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一般为2kg/亩~3kg/亩,肥水后的池水颜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池水透明度为30cm~40cm。
或候苗源情况投放些花蛤、缢蛏等贝类作为混养品种,以利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调控或作为活体饵料。
三、梭子蟹种放养 1、苗种的选择 梭子蟹有青壳、黄壳、花壳、紫壳四种,以青壳蟹品质最好。
放养的蟹种要求体型正常、壳硬,体质健壮,生活力强,不易抓捕,躯体完整,步足齐全、无损伤。
2、蟹苗运输 蟹苗运输多采用干运法,也有采用塑料袋装的湿运法。
2.1、干运法 (1) 蟹苗用干运法所需自然条件 一是保持运输箱内湿润,不能干枯。
在运输途中要选择人可食用的清洁水,用喷雾器喷洒如雾状,湿润蟹苗。
二是运输时要选凉快一点的时候运,天气太热了不行,容易造成死亡。
据试验,蟹苗离水24小时,成活率达90%以上;离水36小时,成活率为60%~80%;离水48小时以后,成活率约为30%。
因此,在运输途中如果气温高、通风好、水分蒸发快,就会严重影响运输的成活率。
(2)蟹苗运输箱的制作与装运 箱体长60厘米左右,宽45厘米左右,高10厘米,箱的四个侧面要开纱窗,纱窗大为4厘米*(15~30)厘米,纱窗均用塑料纱布或者用聚乙烯丝织网制作。
网目为1毫米左右,以不跑蟹苗为宜,以能通畅的交换气体为宜。
也可用竹篾编成箩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筐内垫上蒲包,再垫上嫩水花生枝叶,放上蟹苗(以不能爬动为宜),加盖扎牢起运。
(3)装箱注意事项 ①运输箱装运时,要防晒、防雨淋,苗小、体弱经不起这种折腾,应保持湿润、通气与阴凉。
②如果将蟹箱套叠成一大箱,大箱内也不要装得太多(5箱左右),这大箱内约装蟹苗1千克左右即可。
③设置专人使用喷雾器给蟹苗洒水。
④如路程太远,运输时间超过了36小时,建议在途中选...
螃蟹离水几天怎么养不会死
螃蟹生命力很强的,6.7.月高温时离水不要超过1天,如果放冰箱冷藏室可以保存2-3天不死,再长就不行了8月以后几天也没事的,到11月天冷了,离水一星期也不会死的,但离水时间长了品质会差点,尽量保持潮湿度就行.如果是海螃蟹由于海螃蟹和普通的河蟹不一样,顾处理方法也略有不同!理论上讲死螃蟹是有毒的吃了会食物中毒最好不用,如果你是开餐厅的就在快死的时候杀了冷藏就可以了,但是不能超过48小时 !即死的海螃蟹可以吃但一定要注意储存时尽量低温,千万不能速冻,也不要烧熟了储存,这样会对口感不利。
保存自然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我们的海螃蟹都是用用碎木屑储藏运输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碎木屑模仿海边沙子的结构,能同时储存较多的水分和空气。
可以保证海螃蟹的存活时间和味道鲜美希望我的答案能让您满意,...
螃蟹成熟期水浑代表蟹产量高吗
“水瘪子”全年有发生。
具体症状为外观发暗,部分头胸甲畸形(向上凸起),外壳发软(手指轻捏即下陷),大多空肠,肝脏发白、发灰、发红甚至糜烂,黑鳃,细菌分离发现菌量很大,气单胞菌为主。
“水瘪子”的形成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长期慢性中毒。
肝脏受到伤害,螃蟹免疫、消化受到影响,然后出现“水瘪子”的症状尤其兴化地区农药清塘比较普遍,处理不好容易出现2、气泡病。
本地区种植水韭菜(苦草)、伊乐藻为主,高温期溶氧变化大,气泡病易发,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肝组织之后引起全身性细菌感染3、苗种原因。
今年“水瘪子"在中秋节前后卖蟹起捕时很多塘口发现大量“水瘪子”,同一来源的苗种在收获时有集中发病的规律,先是有“拉黄”(排泄肝脏)的症状,之后就形成“水瘪子”,对产量影响很大,每亩减产几十斤4、细菌病。
这种说法认为先是有细菌感染,然后肝脏才病变、坏死,最后出现“水瘪子”的症状5、营养因素。
蟹苗塘喂料跟不上、营养不足,也会出现以前对“水瘪子”的分歧主要是先是肝脏受到损害然后出现细菌感染和先是细菌感染,然后导致肝脏受损,今年发现“拉黄”的现象特别严重,都是在蜕完最后一次壳之后形成,具体什么原因还没弄清楚,感觉和营养因素关系很大,肝脏代谢出了问题形成的。
希望可以采纳,谢谢!
养殖螃蟹的话对塘水水质有什么要求呢?
养殖河蟹对水质要求如下:1、动态酸碱度7.0~8.5,即要求弱碱性。
2、溶解氧5ppm ~20ppm ,底层不缺氧,不过氧,水体不分层。
3、氨氮值0.2ppm以下,中等肥水。
4、无硫化氢检出,亚硝酸盐0.005以下。
5、营养盐矿化度200ppm 左右。
养螃蟹一天换多少次水
两三天换一次就行。
换之前要先用个盆子接自来水放上半天或一天的再给螃蟹换水(因为自来水里有含氯的消毒剂)这样就行了一养螃蟹注意事项饮食:螃蟹不挑食,可喂虾(螃蟹自行捕捉或虾干)水里的小虾米就行!面条 啊,鸡蛋啊,白菜啊,豆干啊,鸡肉啊,牛肉啊,等等,总之人能吃的螃蟹就几乎能吃!最好是熟的,生的会把鱼缸弄腥!食量:一天喂一到两次,一次他一只脚的三分之一大就行了,及时清理残碴哦!引逗:用小棍拨拨他,和你混熟后,他就不怕你了。
清洗:(比较残忍)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他,尤其死角处,拉着他的脚(别太使劲)刷。
洗过澡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偶尔撒点盐,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