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如何发展海洋养殖业?
海洋养殖业是现代海洋开发的新领域,它利用浅海水域和滩涂发展海水养殖和栽培业, 变狩猎式渔业为农牧化渔业,由此称之为“蓝色革命”。
海洋养殖业包括海洋农业和海洋牧 业。
海洋农业是指在海洋上培育、养殖海洋动植物。
比如,在浅海、滩涂人工进行鱼、虾、贝、 藻的培植,使其在人工投饵(施肥)及管理的条件下长成成体,以供食用。
海洋农业的类型多 种多样,可以归结为四种:滩涂、礁盘式,多用于养殖贝、藻类;立体养殖即垂下式养殖,上层养 海带,中层养扇贝、贻贝或牡蛎,底层则养海参;网箱养殖,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之一,是最 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池塘式养殖,即在潮间带地区修建池塘或在天然港汊人海口筑坝修 闸,放人海水,以养殖各种鱼虾。
美国建有4万公顷的“海洋农场”,以养殖巨藻。
海洋牧业则是在海洋中开辟“人工牧场”,把人工培育的优良鱼苗放到大海中放养,使其 在海洋自然条件下长大,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令其洄游,再有计划地捕捞。
其优点在于能 够充分利用海洋的自然生产能力,减少人工饵料,提高了经济效益。
如中国利用“海洋牧场” 放养对虾,全国8个沿海省份建造几十个港湾和渔场,一跃成为世界产虾大国。
目前已有的 海洋牧场包括沿岸牧场、围网牧场和“气泡帷帐”等类型。
为了提高回捕率,人们正在研究海 洋电子牧场,建造既能阻止鱼类穿行、又不致击死鱼类的“电栅栏”,以达到圈住鱼群和人工放 养的目的。
同时,人们还试验如何利用化学、声学隔离的办法来圈围海洋牧场。
海洋深水鱼可以在浅水养殖吗?
在很多人看来,大海里的资源不外乎有点鱼,有点咸水。
其实,这个现象只是说明了人们对大海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而更多眼睛看不到的,却都很陌生。
比如带鱼是否可以养殖、海洋洄游生物为何能够形成鱼汛等等。
通过对大海的深入了解可知,大海不但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还是我们地球上的聚宝盆。
大海被称为人类的聚宝盆,确实是因为大海比较奇妙,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大海里不但有耐高温的生物、耐低温的生物,还有耐高压的生物。
深水鱼之一的带鱼就是耐高压的,我们经常品尝带鱼,却不能见到活着的生猛带鱼,原因就是带鱼离开高压就不能存活,再者带鱼是洄游生物,是不能人工养殖的。
据海洋专家介绍,在太平洋下面4000米~5000米左右的深度,一些生物是在高压下生存的。
海水每深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而地球上的人所承受的只是一个大气压,如果几千米深的海底就有几百个大气压,人在那里就会被压成一张纸。
但是那些深海生物照样生存,可以活动,说明它们具备一些独特基因。
从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的,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占三分之二的面积,而且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利用与开发还远远不够,甚至对海洋的资源储备情况还未掌握。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认为,大家对海洋谈得比较多,一讲海洋就是蔚蓝的大海,就是海水,实际上这一概念是不完整的。
海洋说起来应该是三个组成部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好像我们的一杯茶,杯子就是岩石圈,里面的茶叶就是生物圈,里面有鱼有虾,杯子里面的水就是水圈,所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海洋的概念,不要把海洋简单等同于海水。
金院士形象的比喻,就使人们对海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对于通俗意义上的大海,实际乃是“两个大洋”:一个是传统性的,就是人们常见的蓝色大海,平均水深大约有4000米。
另外,深海下面还有一个大洋叫海底大洋,被称为“黑色大洋”,海底以下深到7000米,都是它的范围。
其中没有光线,流动的是流体,其中不完全是水,还有甲烷、硫化氢等气体。
其他还有些矿物质的东西在里面流动。
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资源的宝库,主要是这“两个大洋”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起源于大海。
专家介绍,地球上早期生命体形成时,对于太阳的紫外线是不具有抵抗力的,没有保护系统,而巨厚的海水是有效的保护层,所以人们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海洋与大气交换,海洋给大气输送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成为气候的调节器。
台风等自然现象都在大洋上生成,对人类自有利的一面,还有弊的一面,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
总之,大海给予人类生命,人类更应该了解大海,利用大海,更好地爱护大海,回报大海。
海洋贝类养殖
是的海洋能源包括 潮汐能:是一种利用水位变化所产生的位能及水流所产生的动能(潮流能)而获得的一有效能源。
波浪能:(因波浪上下波动浮力,™M向波压力或波浪所引起的水中压力变化而产生的能源。
海洋温差能:即利用深部海水与表面海水的温度差产生有用的能源。
盐梯度能:即利用两处含盐份高与含盐份低的海流,因混合产生渗透压作为动力,而可用以产生能源。
洋流能:利用高速度的洋流或潮流带动结合水车、推进器、及降落伞状物的水中电厂而将其转换为有用的能源。
海洋能源 浩瀚的大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真正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
它既不同于海底所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海底能源资源,也不同于溶于水中的铀、镁、锂、重水等化学能源资源。
它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形态,就是用潮汐、波浪、海流、温度差、盐度差等方式表达的动能、势能、热能、物理化学能等能源。
直接地说就是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及盐度差能等。
这是一种“再生性能源”,永远不会枯竭,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潮汐能就是潮汐运动时产生的能量,是人类利用最早的海洋动力资源。
中国在唐朝沿海地区就出现了利用潮汐来推磨的小作坊。
后来,到了11-12世纪,法、英等国也出现了潮汐磨坊。
到了二十世纪,潮汐能的魅力达到了高峰,人们开始懂得利用海水上涨下落的潮差能来发电。
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潮汐能约有二十亿多千瓦,每年可发电12400万亿度。
今天,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潮汐发电厂就处于法国的英吉利海峡的朗斯河河口,年供电量达5.44亿度。
一些专家断言,未来无污染的廉价能源是永恒的潮汐。
而另一些专家则着眼于普遍存在的,浮泛在全球潮汐之上的波浪。
波浪能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引起的海水沿水平方向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波浪能是巨大的,一个巨浪就可以把13吨重的岩石抛出20米高,一个波高5米,波长100米的海浪,在一米长的波峰片上就具有3120千瓦的能量,由此可以想象整个海洋的波浪所具有的能量该是多么惊人。
据计算,全球海洋的波浪能达700亿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为20-30亿千瓦。
每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
除了潮汐与波浪能,海流可以作出贡献,由于海流遍布大洋,纵横交错,川流不息,所以它们蕴藏的能量也是可观的。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洋流,在流经北欧时为1厘米长海岸线上提供的热量大约相当于燃烧600吨煤的热量。
据估算世界上可利用的海流能约为0.5亿千瓦。
而且利用海流发电并不复杂。
因此要海流做出贡献还是有利可图的事业,当然也是冒险的事业。
把温度的差异作为海洋能源的想法倒是很奇妙。
这就是海洋温差能,又叫海洋热能。
由于海水是一种热容量很大的物质,海洋的体积又如此之大,所以海水容纳的热量是巨大的。
这些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另外还有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量;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放热;海流摩擦产生的热,以及其他天体的辐射能,但99.99%来自太阳辐射。
因此,海水热能随着海域位置的不同而差别较大。
海洋热能是电能的来源之一,可转换为电能的为20亿千瓦。
但1881年法国科学家德尔松石首次大胆提出海水发电的设想竟被埋没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926年,他的学生克劳德才实现了老师的夙愿。
此外,在江河入海口,淡水与海水之间还存在着鲜为人知的盐度差能。
全世界可利用的盐度差能约26亿千瓦,其能量甚至比温差能还要大。
盐差能发电原理实际上是利用浓溶液扩散到稀溶液中释放出的能量。
由此可见,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要海水不枯竭,其能量就生生不息。
作为新能源,海洋能源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