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养殖营业执照怎么办理,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桑蚕的养殖前景如何
(1)根据题意和上面的分析可知:2007年的产量比2000年来说,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根据图示信息:传统产区里面:珠江三角洲差距最大,说明增长速度较快,其他两个地区差距不大,故增长缓慢.从地图上来看,广西发展差距最大,发展迅速,在2007的产量来看,广西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他省区多数有所发展,但是新疆是减产的.从空间分布来看,根据图示数字说明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广西位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丰富;本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毗邻珠江三角洲,有利于引进生产技术和销售产品.(3)赞成:本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从我国耕地分布来看,这里耕地较少;人口稠密,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不赞成:本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较高,不利于桑蚕的生产;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与广西比处于劣势地位.故答案为:(1)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一亩桑蚕林能养多少张蚕子,还有养蚕的效益如何?
养蚕室打扫干净之后,地面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漂白粉液进行地面、墙壁、棚顶喷雾消毒,最后封闭门窗,用毒消散熏烟消毒。
饲养期间,除用石灰和蚕座净对蚕室、蚕具、蚕体、蚕座消毒外,同时要用氯霉素添食,防治细菌性蚕病。
必须在2龄期添食1次氯霉素,在5龄期要添食2次。
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幼虫不同龄期,选采优良桑叶给桑,确保幼虫达到良叶饱食,增强体质,获得优良茧质;捕杀桑园虫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要及时捕杀桑园虫害,防止害虫食桑叶传染桑蚕幼虫病害。
桑园虫害发生较多、污染桑叶较重时,可用0.2%~0.3%有效氯漂白粉液喷洒叶面消毒。
为了防止幼虫农药中毒,要禁止接触过农药的人及携带农药的工具进入养蚕室,避免幼虫农药中毒。
东北柞蚕为什么不家养?要放到山上养呢
甘肃省北部有桑蚕养殖。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
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
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
采摘桑叶的时间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
1~2龄稚蚕给桑要切叶,切叶通常以蚕体2倍见方为标准。
每龄少食期和将熟期适当地控制给桑量,盛食期充分饱食。
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可给桑4次。
每次给桑量的多少,主要根据蚕的发育、食欲及残桑程度灵活掌握,如果上次给的桑吃尽,下次量可稍增,反之则减少给桑量。
小蚕期吃桑只占全龄食桑的5%。
给桑前先匀蚕、整座,使蚕分布均匀。
蚕沙放到远离蚕室的地方发酵,不可直接施入桑园。
编织布蚕台育,可在蚕架上放小木条,在木条上铺编织布养蚕。
适时采茧,采茧应在蚕结茧化蛹后,蛹体皮色转为黄色时进行。
在上蔟后第6~7天采茧。
采茧时先将蔟中的死蚕和烂茧拾去,按照分批上蔟先后,先上先采,后上后采,轻采轻放,避免蛹体损伤出血。
采下的茧不可堆积过厚,以2~3粒厚为宜,放置于凉爽、通风、干燥的场地,避免强光暴晒。
...
如何规模化养殖桑蚕
规模化养殖桑蚕应重点掌握蚕种催青及收蚁、小蚕饲育、大蚕饲养、上簇及采茧四个阶段生产技术要点。
一、蚕种催青及收蚁 蚕种催青时关键是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等。
在出库后1-4天,温度一般控制在23℃左右,干湿差2.5℃,自然光照即可;第5天至孵化期间,适当提高温度到26℃左右,湿度降低至1.5-1℃;第8天见蚕卵一端上青色时,即蚕卵点青,用黑布遮光保持黑暗;第十天早上5时揭去黑布并开灯感光,让蚁蚕孵化。
蚕种催青中要注意温度平稳并保持好温度,同时要防止煤气、农药、烟草、蚂蚁、老鼠等伤害。
收蚁时采用当天早上露水干后顶芽下第二、三片桑叶作为收蚁用叶,一般选择上午九点进行,夏季可适当提前,将桑叶切成小方块或丝状后撒到蚕种纸上,让蚁蚕自行爬上桑叶,10-15分钟后,将蚁蚕和桑叶统一翻倒在蚕座上,若不同批次的蚁蚕,则进行分天收蚁,分批饲养,避免混合饲养。
二、小蚕饲育技术 小蚕生命力脆弱,自身抵抗能力低下,对生长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干湿差过大等都会造成小蚕发育迟缓、严重者甚至死亡,所以为了确保小蚕能正常生长,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把握好小蚕室温湿度;一般情况下,小蚕期靠高温多湿饲养才能发育正常,龄蚕室温度宜28℃,干湿差1度(湿度85-90%);2-3龄降低至26-27℃,干湿差调整至1-1.5℃(80-85%)。
为了保证高温多湿环境,1-3龄蚕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干饲养,1-2龄蚕上盖下垫全防干育,3龄蚕只盖不垫半防干育。
2.保证良桑饱食;喂小蚕的桑叶要经过严格选采,同时要确保桑叶新鲜幼嫩,1龄蚕采用自顶芽下第2-3片叶(黄中带绿叶),2龄蚕采第3-4片(绿中带黄),3龄采第4-5片(浓绿有光泽叶)。
在给小蚕喂食之前要先将桑叶切碎,大小一般以蚕体长1-1.5倍为宜,每6小时喂一次,在每次喂蚕前要进行扩座除沙,扩座均座保证每头蚕要有2头蚕活动空间,除沙保证蚕座清洁,防止蚕病传染喂叶量一般控制在1龄给叶1.5-2层,2龄2-2.5层,3龄2.5-3层。
3.做好小蚕的眠起管理;小蚕随着生长眠起特征逐渐变化,1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炒米色,蚕体粘蚕粪,体躯微缩,2龄蚕出现驼蚕(蚕背蚕)现象,皮肤发亮,3龄蚕蚕体肥短,体皮紧张发亮。
眠起处理主要包括眠除、饱食就眠以及提青分批,眠除是指蚕眠前加网除去蚕粪和残渣(蚕沙);饱食就眠是指在眠前除沙后给1-2回桑,使蚕饱食就眠安定;提前分批是指将入眠时间不一的蚕分开饲养。
一般情况下同批蚕中90%以上蚕已入眠,但仍有少量迟眠蚕不眠而继续爬动吃桑,此时应撒上石灰粉并且加网再给桑叶,引出这些迟眠蚕另行饲养,经过4-6小时后迟眠蚕就可入眠。
在小蚕眠定后还要做好眠中保护,即指将薄膜揭开,撒上新鲜石灰粉,然后降低蚕室温度1度,干湿差保持在1.5-2度,并且防治强风、强光和震动。
4.饷食处理技术;饷食即指蚕眠起后的第一餐叶,主要控制好饷食的时刻、饷食用良桑及给桑量和蚕体消毒三方面,饷食时刻选择整批蚕98%以上已脱皮,头部由青灰转淡褐色,爬动寻食时为宜;饷食用桑宜选稍偏嫩叶,给叶量以到下次给叶时间刚吃光为宜;蚕体消毒通过“防病一号”或撒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让小蚕爬动10分钟后加网给叶,饷,30分钟后可除沙。
三、大蚕饲养方式技术 大蚕一般指4、5龄期,饲养方式有地面、蚕匾、蚕台方式等,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小蚕不同。
1.控制好温湿度;饲养大蚕要通风良好,避免高温多湿,温度以25度,湿度以70%为宜。
2.保证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传染和发生,阴雨天每天撒2次石灰粉,保持干爽,并且要注意淘汰弱小,捡出病蚕死蚕,以防蚕病蔓延。
3.4龄蚕良桑饱食。
四龄蚕是蚕体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要确保良桑饱食,如果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一般选采顶叶下第7-15片叶喂用。
4.5龄蚕要合理给桑,通过合理给桑,才能提高桑叶效益,一般5龄蚕用桑占全龄期用桑85%左右,具体操作为两头紧中间松,5龄第1-2天和第6-7天给桑时以刚吃光为宜,第3-6天则保证良桑饱食。
此阶段桑叶选采成熟片叶或成熟枝条叶, 5.添食蚕用抗生素,三龄起蚕和4龄第2天、5龄第3、5天各添食500单位氯霉素,以防蚕病。
4龄第2天、5龄第2天、4、6天各用40%“灭蚕蝇”乳剂300倍液体喷一次,或500倍液添食一次防蝇蛆病。
四、上簇及采茧 上簇就是将熟蚕放到簇具上让其吐丝结茧。
簇具目前多使用方格簇、竹花簇以及塑料折簇,上簇密度每平方米方格簇上156头,竹花簇上熟蚕700-800头,塑料折簇每张上200头。
上满熟蚕后的花簇架成“人”字形,方格簇则挂起,室温控制在25度左右,加强通风排湿,并且随时捡病死蚕,以免污染好茧,造成污染和黄斑发生。
采茧以蚕化蛹、蛹体变为棕黄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5-7天、夏秋上簇后4---6天为采茧适期,采下的茧以2-3粒厚平铺于蚕匾上,避免蚕茧发热。
养殖桑蚕效益如何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桑叶、蒲公英和莴苣叶等。
菜场有的只有蒲公英、莴苣。
但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一、桑蚕业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是世界蚕桑业的发源地。
蚕丝利用、野蚕驯化、种桑养蚕,皆起源于我国,传播于我国。
种桑养蚕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传伏羲氏发明乐器,以桑制瑟,以蚕丝为弦。
在5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黄帝打败蚩尤,有人来献丝,黄帝命织成绸、制成衣帽,穿戴起来既舒适,又华贵。
后来,黄帝轩辕氏的皇后西陵氏—嫘祖就把野蚕移入室内饲养,人们纷纷仿效,养蚕逐步推广开来。
从此嫘祖便被尊称为养蚕的先祖。
二、思考与抉择曾几何时,江、浙、鲁几大桑蚕大省风光无限,桑园面积一度超过300万亩,政府扶持,百姓拥护,一派欣欣向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紧缺,东部沿海桑蚕大省的桑园面积不断萎缩。
政府层面随之提出了“东桑西移”的战略,传统的丝绸大省产能向中西部省份转移,产业链分工越来越明显。
问题也同样突出,粗放式发展,无序竞争造成了中西部省份桑蚕产业规模大,但优质原料缺乏、缺少龙头企业的现状。
三、入缅缅甸土地广袤,劳动力充足,有6000余万人口。
农业是其支柱产业,是典型的农业国家。
自然条件适宜种桑养蚕。
发展桑蚕产业成本优势明显。
经过周密考察,郑山洪最终选定了缅甸掸邦作为事业的开始。
掸邦位于缅甸东部,与中国、泰国和老挝接壤,面积为16.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多万人,是缅甸联邦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邦。
种桑养蚕跨种植和养殖两个产业,是农业中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深谙中国桑蚕产业发展模式,结合缅甸国情,郑山洪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公司出资建设育苗、育种、养小蚕基地,基地负责发动农户种桑养蚕,提供技术服务,回购蚕茧,农户负责饲养大蚕,收获蚕茧。
蚕的一生有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
...